课件编号1997905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47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 cover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学习目标 1.在理解重要词语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赏析人物的精彩对话。 2.欣赏庄子和惠子机智巧妙的论辩,体会古人的人生感悟,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重要词语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赏析人物的精彩对话。 2.欣赏庄子和惠子机智巧妙的论辩,体会古人的人生感悟,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教学思路 一、导入:庄子借“鱼”说理 二、对话过程之辩:理解古人论辩言辞的机智巧 1.分析人物对话 2.分析对话空白 三、对话结果之辩:理解庄子与惠子的思想争鸣 1.请你做裁判 2.请你谈主张 四、对话关系之辩:理解“庄惠之交”的深情厚谊 五、作业布置 一、导入:庄子借“鱼”说理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庄子》两则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提起庄子,我们都知道他的名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喜欢鱼,喜欢钓鱼,也喜欢借鱼说理。有人说庄子用三条鱼讲述了三个做人的道理。《北冥有鱼》中的鲲,是一种可以化鹏,又扶摇直上的大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里的鲦,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小鱼,《涸辙之鲋》中的鲋,是一种处在困境中绝望的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密这个跟鲦鱼有关的“濠梁之辩”吧。 这堂课我们将围绕“濠梁之辩”,完成三个学习任务:一对话过程之辩,理解古人论辩言辞的机智巧妙;二对话结果之辩,理解庄子与惠子的思想争鸣;三对话关系之辩,理解“庄惠之交”的深情厚谊。 二、对话过程之辩:理解古人论辩言辞的机智巧妙 课前,大家已经充分地预习了这篇课文。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语句简单,但内容丰富,寓意深刻。 第一句就起笔不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这个“游”字是这句话的眼睛。在古文字里“游”的字形,是一个人举着一面旗帜。我们可以想象,这个人的心情肯定是很高兴很自豪,后来“游”字在演化的过程中加上了三点,水就有了流动的意思。人在“游”就跟水在流动一样,有一种自由奔放的意味。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庄子和惠子当时应该是心情愉悦、精神爽朗的。历史上著名的“濠梁之辩”,就在这样的氛围里开始了。 言为心声,细读他们的每一句话,我们就会发现,简单中蕴含着丰富。 现在请根据语境,结合生活体验,任选一两句对话,细细揣摩庄子和惠子各自的心理活动,为他们补写内心独白。5分钟以后,我们请三位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成果。 第一句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从容”和“乐”。庄子从鲦鱼的“从容”中看出了“乐”,那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我们来看于同学写的庄子独白。 这小鱼在水中游动好不快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可以尽情享受这清澈的河水,看着就很快乐! 清澈的河水,是外在环境好;自由自在,是心情好,这种从里到外的快乐,承接了上一句中的“游”,是再自然不过的感受了。 第二句话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句话的关键词是非和安。“非”表示否定判断,“安”表示反问。这无疑是一盆冷水浇在了头上,庄子正快乐地享受着自由之乐,突然来了一个“杠精”,真是大煞风景。显然惠子不认同庄子的观点,就像于同学所猜测的。 这鱼,与他有什么关系呢?他怎么看出来的呀?怪哉,怪哉! 第3句话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大家注意,“非”和“安”竟然跟第2句话重复了。先来看看潘同学的猜测。 同一个道理,你说我“安知鱼之乐”,是因为我不是鱼,那你又不是我,你也体会不到我的心理啊。现在我用你自己的道理反过来对付你,你总该心服口服了吧! 这里为什么要重复一次呢? 原来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庄子以惠子的理由来反驳惠子,可谓睿智机敏。 第四句话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