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81332

第23课《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344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 cover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文本,初步把握“大丈夫”的含义。 3.知人论世,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大丈夫”的内涵。 【教学重点】 分析文本,初步把握“大丈夫”的含义。 【教学难点】 知人论世,联系张仪、公孙衍的人生经历,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大丈夫”的内涵。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与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古人描述不同年龄的视频,请大家观看。 播放视频,出示PPT: ◎赤子:刚出生的婴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两至三岁的儿童。 ◎龆龀(tiáo chèn):六至七岁,孩子开始换牙的时候。 ◎垂髫:八至九岁的孩子。 ◎总角:十三、十四岁的孩子。 ◎束发:男子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丈夫(弱冠):男子二十岁。 从中可见,由“赤子”到“丈夫”,是一段生命的历程,《春秋谷梁传·文公十二年》记载:“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到了孟子这里,他对“丈夫”有了新的见解和认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丈夫”的世界。 二、“大丈夫”之辨 1.联系《孟子》原著,引出“大丈夫”的概念 在《孟子》中,不仅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大丈夫”,还有“小丈夫”和“贱丈夫”。 请看PPT : 尹士指责孟子来了齐国又离开是因为他贪恋富贵却得不到齐王赏识。孟子说:“小丈夫向大王进谏,大王不接受,他于是大发脾气,一脸不高兴地离开了。” 齐宣王准备用重金利诱孟子留在齐国。孟子说:“做官发财中有一种垄断行为。有一个贱丈夫,一定要找一个独立的高地登上去,左边望望,右边望望,恨不得把所有买卖的好处由他一网打尽。人们都觉得这个人卑鄙,因此向他收税,向商人抽税便从此开始了。” 孟子口中的“小丈夫”“贱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呢? 明确:气量狭小的人是“小丈夫”,贪图私利、行为卑鄙的人是“贱丈夫”。 那么,“大丈夫”又是什么样的呢? 2.圈画讨论,理解“大丈夫”的含义 (1)齐读全文,在文中圈画出正面阐释“大丈夫”含义的句子。 明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大”在何处?请结合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广居”“正位”“大道”,说明“大丈夫”的愿景宏大、志向远大;“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说明大丈夫有博大的胸怀,不像“小丈夫”那样气量狭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则告诉我们,“大丈夫”有坚定的意志和原则,不像“贱丈夫”那样贪得无厌、毫无原则。这代表了儒家对“大丈夫”的定义和理解。 结合课下注释,补充以下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句,理解“由”“淫”“移”“屈”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③淫,荡其心也。移,变其节也。屈,挫其志也。(朱熹《孟子集注》) 三、“大丈夫”之辩 1.再次朗读全文,关注景春“岂不诚……哉?”和孟子“焉得……乎?”以反问提问、以反问反驳的语言形式。教师指导朗读。 2.同样是说“大丈夫”,同样关注了“天下”,两个人就公孙衍和张仪到底算不算“大丈夫”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想法。结合下面的文史资料,运用孟子提倡的“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读书法,思考:你赞成孟子的观点吗?你认为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吗? PPT: 张仪: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 人物 主要事迹 张 仪 说魏事秦,谋任秦相(前328年) 为秦假意投魏,出任魏相(前322年) 说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