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3.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注重搜集素材,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的佳肴需要材料来烹饪,锦绣华服需要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需要材料来建造, 同样佳作华章需要材料来构建。一篇好的文章,中心思想是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血肉,由此可见,材料对一篇文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写作中的怎样选材。 二、写作指导 任务一:认识选材 1.什么是选材? 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2.材料的分类。 写作材料分为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 直接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作者对这类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运用于写作时得心应手,更利于表达真情实感。例如《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写自己双腿瘫痪后种种暴怒无常的行为,写母亲的体谅、宽容、默默忍受乃至发病离世,都取材于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这种经历与体验刻骨铭心,所以写得格外真切,读来催人泪下。 间接材料,来自他人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博客空间等。这类材料广而杂,有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文章写于贝多芬逝世一百多年后,作者在充分阅读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艺术地构思并呈现了客人对贝多芬的一次访问,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所选皆为间接材料,但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都是写作所需要的。 任务二:怎样选材 1.围绕中心选材 文章的中心决定了材料的取舍以及详略的安排 :跟中心无关,舍弃不取;跟中心相关的也要分清主次。 课文举例《阿长与山海经》《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具体见配套课件) 选真实的材料。 真实,是指选择的材料应该是自己亲历的事情,而不是道听途说或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最好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所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以“说说咱们班”为题进行选材。 材料一:咱们班老师优秀,个个都是教书育人的楷模;咱们班的学生勤奋,人人都是刻苦学习的典型;咱们班班风良好,次次受到学校的表彰。 材料二:咱们班有“八大族”。“睡仙一族”每晚挑灯夜战,鏖战“题海”,白天却云里雾里,昏昏欲睡;“神侃一族”,课间“猛侃”,饭后“神侃”,寝室熄灯后“瞎侃”;“追星一族”,将明星贴画贴在课桌上、书本上、笔记本上,对明星的轶闻趣闻津津乐道……“语文一族”,“数学一族”等也各有特点。 第一则材料:美化人物、编造故事,缺乏感染力; 第二则材料:原汁原味,真实可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精选典型材料。 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典型事例,叙述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的“待人宽厚”。 4.选择新颖深刻的材料。 新颖,是指新而别致,与众不同,不落俗套。新颖的材料应该是别人未使用过的,或者虽然已经有人使用过,但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