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00462

走进戏剧艺术,感悟悲悯情怀——赏析戏剧语言·感悟戏剧魅力 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397847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戏剧,感悟,走进,魅力,PPT,17张
  • cover
(课件网) 走进戏剧艺术,感悟悲悯情怀 ———赏析戏剧语言·感悟戏剧魅力 目 录 人物语言·动作、个性 舞台语言·提示、暗示 作家语言·本色、质朴 知识链接 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人物语言动作性 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舞台语言 暗示性 人物语言 个性化 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即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一 戏剧语言的暗示性 学生活动1: 在窦娥、周朴园等人的台词中,都有反复出现的字或句,如《窦娥冤》中窦娥的“三桩誓愿”,《雷雨》中周朴园的七个“好”,品读含有这些字句的相关片段,思考如何理解这些台词传递的情感及表达的效果? 示例1:《窦娥冤》(节选)三个“怨” 语言 人物情感 (1)将天地也生埋怨。 怨天地不分好歹,错勘贤愚。 (2)吞声忍气空嗟怨。 怜自己孤身只影无亲眷。 (3)一腔怨气喷如火。 清白做人,却枉陷死罪 ;官府黑暗,官吏昏庸 ;负屈衔冤,有口难言。 善良的窦娥无辜蒙冤,本指望官府会为她伸张正义,却被昏庸的太守桃杌严刑逼供定了死罪。窦娥的三“怨”表达了她的冤屈与无助,更表达了她对这个强欺弱、恶欺善的社会的满腔怨愤。 示例2:《雷雨》(节选)七个“好” 语言 人物情感 (1)那更好。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谈。 周朴园安抚侍萍,想要息事宁人。 (2)那双方面都好。 周朴园意识到来自鲁贵的威胁可以消除,得了一粒定心丸。 (3)(忽然)好 ! 痛痛快快的 ! 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 周朴园得知带头罢工反对自己的鲁大海竟是自己的儿子,他不想承认、接纳这个儿子,又不能拒绝这个儿子。 (4)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 周朴园得知不会拿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要挟敲诈他的时候,获得了心理安全和声誉安全。 (5)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周朴园得知鲁侍萍大后天就带着四凤离开,打消了诸多顾虑。 (6)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周朴园接受侍萍的严词拒绝,连说三个“好”。 (7)(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的一点罪过。” 鲁侍萍想见周萍,周朴园不想让她当场与周萍母子相认,鲁侍萍同意了。周朴园所有的担心都可以放下了。 示例2:《雷雨》(节选)七个“好” 综观周朴园的七次说“好”,不难看出他的虚伪与薄情。他最担心的是自己的不光彩行为被人揭穿,威胁到他的地位、家庭、事业与风光。而死去的鲁侍萍对周朴园不会有任何威胁,所以他才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温情与体谅、关心与帮助。在周朴园心中,现在的家庭、事业、地位、荣誉比什么都重要。这对三十年前的“恋人”的对白仿佛是在谈判,谈一桩生意买卖 :谈儿女,绝不相认;谈鲁贵,提防敲诈;谈大海,阶级对立,恨之入骨 ;谈周萍,地位差异,母子不认 ;谈路费、谈补偿,就是不谈爱情、不谈亲情、不谈恩义、不谈彼此帮衬。由此可见,狡诈、虚伪、冷酷、无情正是资本家周朴园的性格底色。 二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 学生活动2: 《雷雨》课文选段中“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儿子”“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台词,蕴含着强烈的情绪。请你根据文本内容,尝试协助为鲁侍萍设计说这两句台词时的动作。 鲁侍萍 (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