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04219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7课《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培优卷)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600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培优卷,练习,同步,屈原(节选),17课,语文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7课《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伫立(chù) 睥睨(pì) 咆哮(xiào) 祈祷(qí) B.国殇(shāng) 稽首(jī) 驰骋(ch ng) 诡谲(jué) C.波澜(lán) 污秽(huì) 阿谀(ē) 得逞(ch ng) D.虐待(nüè) 徘徊(huái) 鞭挞(dá) 罪孽(niè) 【答案】C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伫”应读“zhù”。B:有误,“稽”应读“q ”。D:有误,“挞”应读“tà”。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新思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 B.坚决肃清懒政惰政、哗众取宠方面的恶劣影响和思想遗毒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C.下了几天的雨,操场上拖泥带水,泥泞不堪,体育课又泡汤了。 D.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A.排山倒海:形容声势浩大,力量巨大。 B.哗众取宠:故意用漂亮的言辞或做作的行为迎合人民的心理,以博取他们的夸奖和赏识。 C.拖泥带水:指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借古讽今:借用古代的人或事来嘲讽批评现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下列物象的象征义错误的一项是(  ) A.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B.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C.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有形的长剑,是被囚禁前的佩剑; 无形的长剑指不怕死的精神。 D.“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答案】C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意象。解答此题,要结合意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特点,联系作者诗歌的情感,进行作答。 4.下面是一段评论《雷电颂》的文字。其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雷电颂》是一首高昂悲壮的交响曲②把结构层次与感情波澜的起落融为一体③但作者按照结构层次又有意识地构成几次高峰④使之跌宕起伏,高潮迭起⑤自然地显示了屈原独白的气势与逻辑力量 A.①③②⑤④ B.③①②④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③④②⑤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该语段是逻辑顺序,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①⑤在开头和结尾,排除D;③④是因果关系,排除C;②是对③④的总结,应放在其后。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衔接与排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瞻前顾后,确保一致。可按照以下三步进行:看选项,定首句;找规律,巧排除;通读题,细查验,最终确定答案。 5.下列有关戏剧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戏剧的情节和小说的情节是一致的,都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B.中国戏曲角色行当主要有生、旦、净、丑几种类型,“生”是男性角色,“旦”是女性角色。 C.京剧同国画、中医并称为我国的“三大国粹”,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 D.戏剧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屈原》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部五幕历史剧。 【答案】A 【知识点】戏剧戏曲常识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