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06211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83959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选官制度:平民和贵族的博弈 中央官制:宰相和皇帝的较量 赋税制度:人丁和财产的流变 第一部分 选官制度 国考报名143.7万人过审,最热职位2315:1,难度堪比考清北 143.7万人过审,招录名额仅有2.4万。10月26日下午6点,2020年度公务员招考资格审查工作正式结束,国家公务员局当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本次国考平均报录比为60:1,最热门岗位竞争比达2315:1。“难度堪比考清北啊。” 1.67%的录取率让不少网友感叹公考比高考还难,但为了让毕业求职多一次机会,或是对人生和职业有了重新规划……他们决定为人生搏一把。 ———来自 中国新闻周刊 察举制 看德行、才能,以举荐为主,辅以考试,打破血缘、世袭。 但标准不客观(容易任人唯亲、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选拔标准:德行、才能 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一、选官制度的创新 九品中正制 创立: 措施: 标准: 曹魏时期,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而推行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思考】怎样评价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由于中正官为中央派出,将选举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局限性:考核标准主观随意,后期沦为士族门阀统治的工具,最终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形成。 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制 选拔标准:才学。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积极影响:1、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行政效率。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重学风尚。 4、选官用官权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 消极影响:重文轻理,重视经验,轻视实验,造成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八股取士,人才缺乏进取和创新精神。 阅读材料思考科举制对当时社会有哪些积极影响? 选官制度的创新 科 举 制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隋文帝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唐太宗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隋文帝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隋文帝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唐太宗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的地位。 周生,出身名门王族,父亲在朝中担任大官。 杜生,出身寒微,高大俊朗,才学渊博,能言善辩,高中榜眼。 陈生,儒生,为人正直,是当地有名的孝子。 汉朝 魏晋南北朝 唐宋 ①标准: ②选官权: ③选择方式: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从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比较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思考科举制有哪些特点? 【课堂探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世卿世禄制 (夏商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