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28860

5.1判断的概述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3569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逻辑,必修,选择性,政治,判断
  • cover
5.1判断的概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分析判断的不同特征及表达方式,理解判断的含义、判断的两个特征。 2.辨析判断与实践的关系、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的种类,自觉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3.学会正确进行思维判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扬科学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素养能力。 【教学重点】判断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判断的基本类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笑林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个邮差递送紧急公文,当官的恐怕他走得慢,拨一匹马让他骑。邮差赶着马跑,别人问他:“如此急事,怎么不骑马跑 ”邮差回答说:“六只脚走,岂不比四只更快! 思考:这个送信人的认识错在哪里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 师: 这个送信人的判断是:“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这个对跑得快慢的判断是错误的,这是一个不符合实际的假判断,因为跑得快慢不是由脚的多少决定的。 启示: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定。 师:今天,让我们走近第五课第一框的学习,领会“判断的概述”的相关知识 。 讲授新课: 情境一: 议学任务:有时候眼睛也会骗人,“看到了什么?”有的人说“马”,有的人说:“蛤蟆”。 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师:引导分析,回归教材。 1.判断 原因 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 含义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2)判断有真假之分。 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 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3)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②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③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针对练习:指出下列各组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①:我班多数同学是本地学生 我班少数同学是外地学生 ②:A村的每一户人家都有空调 A村没有一户人家有空调 ③:这个住宅区所有的居民都是河北人 这个住宅区有的居民是河北人 情境二: 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 A.这是新学生宿舍。 B.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C.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议学任务:上述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 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师:引导分析,回归教材。 提示: A.“新”的含义不明确,可以理解为“新的”学生宿舍,也可理解为“新同学”的宿舍。 B.这个语句的概念搭配不当,阳光和海水是不能被呼吸的。 C.这个语句表达的条件判断是错误的,吸烟容易引发肺癌,但二者之间不是必然的条件关系。 师:那么,我们应如何表达判断呢? 2. 判断的表达-语句 表达方式及关系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注意 ①不做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②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拓展:全面理解判断和语句的关系 (1)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 一般地讲,疑问句只是提出一种疑问,并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请求,也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感叹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语句,一般没有对事物情况作断定。由此可见,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