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39185

11.1《过秦论》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346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1.1,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11 过秦论 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雍州(yōng)   膏腴(yú) 逡巡(jūn) 翟景(zhái) B.锋镝(dí) 拱手(gōng) 猗顿(yī) 氓隶(méng) C.棘矜(jí) 劲弩(jìn) 谪戍(zhé) 迁徙(xǐ) D.乐毅(yuè) 蹑足(niè) 藩篱(fān) 黔首(qi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致天下之士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指田野上的小路,其中,“阡”指南北走向的小路,“陌”指东西走向的小路。课文中指“田野”。 B.陶朱,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C.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下层百姓。 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亲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古代天子的宗庙。 4.从文言文句式角度看,下列各组句子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B.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⑥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D.⑦铸以为金人十二 ⑧蚓无爪牙之利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致天下之士 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致力,从事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蒙:遭受 C.以致天下之士 致:招致,招引 D.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过秦论》中,战国诸雄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采取了“          ,         ———的外交策略。 (2)在《过秦论》中,最能体现诸侯各国“合纵”政策失败的句子是“          ,           ———。 (3)在《过秦论》中,写出了秦始皇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使得北方的“胡人”不敢南下,勇士不敢动武来报仇的句子是“               ,             ———。 能力素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 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推此言之,取与守不同术也。秦虽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异也。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政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循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