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44765

(教学评一致性)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 课时2 (教学设计+学案+题案)

日期:2024-05-1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6次 大小:1585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一致性,第九,单元,课题,溶解度
    课时备课卡 课题名称 溶解度 日期 课时 2 课型 新授 备课教师 课标摘录及课标分解 课标摘录:了解溶解度的含义 课标分解: 学生学什么:溶解度的含义;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 学到什么程度:能说出溶解度的定义及含义;能根据溶解度解决溶液的相关问题。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说出气体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学生怎么学:通过设计并讨论实验方案体会如何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通过对实验变量的分析,总结出溶解度的定义并理解溶解度的含义;根据表格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溶解度曲线,并查出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展示溶解度曲线的信息;自学课本38页气体的溶解度,根据生活中的实例,讨论并判断其影响因素;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讨论出实验方案,体会如何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并总结出溶解度的定义及其意义。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溶解度曲线,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查出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展示溶解度曲线的信息; 自学课本38页气体的溶解度,讨论并判断其影响因素,并用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评 价 任 务 评价任务体系 1.(对应目标1)通过老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能设 计出实验方案,小组内展示并总结出溶解度的定义以及意义。 ( 评价任务 ) ( 设计方案 对比方案 得出结论 ) ( 自学课本 应用生活 ) ( 绘制曲线 找出含义 ) ( 解释应用雄、总结 ) ( 归纳总结 ) ( 设计实验 ) 2.(对应目标2、3)能根据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说出溶解度曲线上的点的意义;能说出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的信息。 3.(对应目标4)能说出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其影响因素,能用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溶解度 一、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气体溶解度: 影响因素: 教后评价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评价任务 教学活动 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知识点一: 溶解度 评价任务一: 1、通过老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实验方案,小组内展示。 2、总结出溶解度的定义以及意义 评价标准: 试剂选择合适,实验设计合理 2、正确说出溶解度的定义和意义。 评价预设: 实验设计不全面,没有控制变量 2、定义描述不完整,缺少要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只有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下,它们才有确定意义? 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学习任务一:固体的溶解度 试剂:20℃水,40℃的水,氯化钠,硝酸钾,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白纸,烧杯(足量) 1、【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定量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并展示。 2、【实验方案纠错】 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NaCl,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KNO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NaCl与KNO3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g20℃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水中加入KNO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它们溶质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100g20℃水中加入NaCl直到饱和,向100g20℃水中加入KNO3配制成不饱和溶液。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3、完善本小组的实验方案 4、总结: (1)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溶解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