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44943

5.1.2《世间最美的坟墓》课件(共2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04-30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643743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5.1.2,高教,模块,基础,语文,中职
  • cover
(课件网) 世间最感人的坟墓 世间最感人的坟墓是谁的坟墓? 1、要记住!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消极无为就越有害。 2、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3、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 列夫 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 、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是他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45岁)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55岁) 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文学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70岁)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 ,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2月22日夫妻二人在巴西服毒自杀。 了解作者 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 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 和坟墓,感受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写了《三作 家》。 背景 灵柩( ) 坟茔( ) 栅栏( ) 簌簌( ) sù jìu yíng zhà 1、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关描写坟墓的句子。 字音 描写坟墓的句子 “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 描写坟墓的句子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托尔斯泰墓的周围,该有的什么都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随处可见的阳光、白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栅栏,以及四周盛开的鲜花和几株大树,听到的只是清风拂过树梢时发出的“簌簌”声响。 托尔斯泰的坟墓——— 简朴 得令人心酸 作者参观墓地的感受如何呢?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一切,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的坟墓显得更伟大、更感人的了。 (2)由于那座坟茔简朴得令人心酸,从而成为世界上给人印象最深的墓地。 (3)无论是巴黎荣军院教堂里大理石拱门下的拿破仑陵寝、君王陵寝里的歌德灵柩,或者是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的墓碑,它们的气象都不及这座在树林之中、非常安谧的无名坟茔感人至深,因为在它上面只有风儿在絮絮低语,而坟茔本身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和话语。 作者的感受 “这里躺着一个沉睡的巨人,让他睡下去吧,一旦他醒来,将会震撼世界。” “中国只是一个表面强大,实则软弱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