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46476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含答案)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548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历史,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高中
  • cover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明嘉靖年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按亩征银;清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征地丁银。这些改革 A.加速了新经济因素萌芽 B.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 C.加剧明清后期政局混乱 D.减轻了民众赋役负担 2.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趋势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消除阶级对立关系 3.我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唐朝前期,租调制演变为租庸调制,不去服役的人可以纳绢或纳布代役;王安石变法期间废除了按户等轮差服役的制度,原来应该服役的民户要缴纳免疫钱,由政府雇人服役;张居正改革期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清朝时期的地丁银制度把人头税完全摊入田地之中。上述变化反映了( ) A.赋税征收手续不断简化 B.国家税收范围的不断扩大 C.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D.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领依附关系不断削弱 4.北魏太和九年,冯太后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至隋朝,十八岁以上男子每人受露田八十亩,寡妻妾受露田三十亩,但取消了奴婢和丁牛的授田。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农业生产效率飞跃 B.豪强地主势力衰落 C.百姓生产方式转变 D.政府赋税制度变革 5.“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赋税制度是 A.战国人丁税 B.北魏租调制 C.初唐租庸调 D.中唐两税法 6.《唐会要》卷八三《租税》中记载,“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由此可知,两税法( )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维护了均田制的实行 C.改革了户籍管理制度 D.变更了征收赋税标准 7.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除2018年 10月1日起施行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外,新增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A.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B.只要有收入,就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 D.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8.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关税制度 A.与当时的国情相适应 B.体现出浓厚的意识形态 C.有利于外国资本引进 D.吸收了民国时期的经验 9.汉代,平民为了逃避各种税钱,将田地卖给豪强地主,又依附于豪强地主成为其细户。这一现象导致的后果是 A.使封建政府的赋役之源流失 B.实质上轻了农民的负担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D.缓和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10.学者齐涛指出,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税人与税地的合一;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以人户为税基占主导;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土地为税基占主导。其中体现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标志性制度的确立是在 A.商鞅变法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玄宗时期 D.唐德宗时期 11.曹魏时期,租调制将原按比例征收的田租固定为按亩征收,取消按人头和年龄段征收的口赋,把调的附税加以固定化,且按户征收,称为户调,户调从户而税,自耕农每亩交租粟4升,每户交纳绢2匹、绵2斤。这种变化客观上( )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家庭规模的扩大 C.促成了井田制的瓦解 D.简化了政府的行政流程 12.北宋时有人指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