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第8课 改革开放的展开 学 科: 历 史 年 级: 八 年 级 单 位: 禄劝县屏山中学 教 师: 关 汉 琴 第8课 《改革开放的展开》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 沿海对外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的必 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式教学法,讲述法、讲解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幻灯片图,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展开? (1)对内改革: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试行和确立的过程。 ②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怎样展开的? (2)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建立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拓展延伸的问题,提出疑问。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着眼于三个方面给于指导: (1)调动成员间的交流、合作。 (2)指导学生整合信息,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中得出结论。 (3)指导学生如何采取新颖、生动、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三)、合作探究:学习成果汇报 1、教师精讲点拨:老师给予点评和总结。 2、探究结论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经济特区的建立,给我们生活带了那些变化? 五、小结 1、对内改革:(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2、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 六、课后作业 给身边的人说一说改革开放的故事和变化。 附一:板书设计 改革开放的展开 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对内改革:农村和城市。 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建立。 附二:第8课《改革开放的展开》导学案 一、预习案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首先开始的省份: 和 1978年开始试行 、 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2)、推广:发展成 责任制、推广到全国。 (3)、目的:调动 的生产积极性,促进 经济发展。 (4)、内容和特点:包产到户、 、自负盈亏, 。 (5)、分配方式:保证国家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6)、性质: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土地使用权归农民、 农民获得了 自主权。 2、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城市) (1)、背景:计划经济下,企业缺乏活力 (2)、扩大企业自主权:1978年改革试点--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和结果: ①70年代末开始:逐步扩大 自主权。②1984年全面展开增强 活力。③1992年不断深化建立 经济体制。 ④结果 转换了经营机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推行了 制、 股份制,增强了活力和竞争力。 3、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的 、 、 和福建的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 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的作用:中国改革开放的 和 。 二、提升案( 拓展延伸) 1、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时间 名称 特点 1950-1953年 1956年 1958年 1978年以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首先选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创办特区的原因? 3、从小岗村到深圳,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三、练一练 1、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特点? 2、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