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60058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267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 cover
《昆明的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旨在让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散文。阅读它们,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与七年级学过的同类型散文不同,八年级的写景抒情散文不再侧重关注各种感官、修辞方法的写景状物,而更倾向关注文体这一特点。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描写昆明的雨及雨季特有的景、物、人、事,表达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怀念,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篇文章取材广泛,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景物、情景、人情、氛围都能撷来入文,且又紧扣“想念”这根情感线索,很好的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也是以小见大的写法。文章不仅有富有美感的形象。还有富于情味的氛围,语言温润沉静,平淡自然。文化味浓,文字背后充满生活情味,便能窥视出作者丰富而醇厚的内心世界--对身边凡人小事的体察和对平淡生活的珍爱。这是本文的特质。 核心素养目标 1学会运用阅读提示导读课文,能画出文章内容,知道散文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圈点勾画,描述语言的表达效果。 3.互文阅读。理解注曾祺“淡而有味”的人生旨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圈点勾画,描述语言的表达效果。 2.互文阅读。理解注曾祺“淡而有味”的人生旨趣。 评价任务 1.学生能理解内容,说出事件间的关联,明确散文特点形散神聚。(对应目标 1) 2.读出感情,选择赏析角度描述表达效果。(对应目标 2) 3.结合对补充阅读材料的理解,能说出汪曾祺的人生态度。(对应目标 3)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曾经积累过的古诗词,找一找雨的影子。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 1:同学们刚刚已经读过课文,你从文中读到了什么? (学生自读,概括阅读提示内容) 学生概括阅读提示内容:文章的内容:《昆明的雨》是由一幅画引起的回忆。 情感线索:“我想念昆明的雨” 阅读方法的提示:朗读、圈点勾画对汪曾祺散文 艺术特点的评价:“平淡自然,饶有趣味” 活动 2:了解了本文内容后,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疑问? 1、文中是写昆明的雨,但文中写雨的地方并不多,写雨只集中在第四段,为什么不直接写雨呢? 学生交流,示例 这是侧面描写。如果是侧面描写,就应该有主次,同学们觉得仙人掌、杨梅、缅桂花等是次要的吗?好像不是,那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阅读“写作语言要连贯”学习散文的线索。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由许多句子组成,这些句子如果不连贯,就可能给读者的理解带来困难。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该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共同的话题,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随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例如《昆明的雨》中写菌子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头菌、鸡纵、干巴菌、鸡油菌等,还穿插了一个坐火车捡鸡纵的笑话。虽然写的内容不少,但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散文语言要连贯,就需要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4、单元指导,指导学习 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看似很散的散文其实是有路可循,回忆的各种事物之间是有关联性的,也就是形散神聚。由画到实物,由菌子到同是可吃的杨梅,由果到花,由陌生人卖杨梅的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