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数 学 8.1.3概率的加法公式 第八章 概率与统计初步 基础模块(下册) 人民教育-出卷网- 第八章 概率与统计初步 8.1.3概率的加法公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互斥事件、事件的并(或和)概念 能力目标 学生运用分组探讨、合作学习,明了事件的并(或和)的本质,掌握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关系,掌握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的加法公式的应用;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养成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核心素养 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提升学生数学的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在初中,我们用过“自然数集”“有理数集”等表述,这里的“集”就是集合的简称,那么什么是集合呢?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活动 1 问题情境 掷一颗骰子,设事件A:出现2点,B:出现奇数点,C:出现奇数点或出现2点.事件A与B可以同时发生吗?事件C与A,B有什么关系? 在初中,我们用过“自然数集”“有理数集”等表述,这里的“集”就是集合的简称,那么什么是集合呢? 调动思维,探究新知 活动 2 这里的事件A和事件B不可能同时发生.一般地,如果事件A与事件B不能同时发生,也就是说A∩B是一个不可能事件,即A∩B= ,则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或称互不相容).可以用图8-3表示这两个事件互斥. 在初中,我们用过“自然数集”“有理数集”等表述,这里的“集”就是集合的简称,那么什么是集合呢? 调动思维,探究新知 活动 2 事件C与事件A,B的关系:若事件A和事件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则C发生;若C发生,则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一般地,当事件C发生则事件A和B至少有一个发生(即A发生或B发生或A,B都发生)时,这个事件C称为事件A与B的并(或和),记作C=A∪B.事件A∪B是由事件A或B所含的样本点组成的集合. 例1 . 抛掷一颗骰子,设事件A:出现2点,B:出现奇数点.求“出现奇数点或出现2点”的概率. 巩固练习,提升素养 活动 3 解 样本空间可表示为 Ω ={1,2,3,4,5,6}, 且A={2},B={1,3,5},A∪B={1,2,3,5}. 样本空间Ω 的基本事件总数n=6,A,B,A∪B的基本 事件数分别为1,3,4,所以 P(A)= , P(B)= ,P(A∪B)= 巩固练习,提升素养 活动 3 从例1可看到 P(A∪B)=P(A)+P(B). 大量的实验证实,上述公式对任意两个互斥事件都 成立.即: 如果A,B是任意两个互斥事件,则 P(A∪B)=P(A)+P(B). (1) 试一试:总结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加法公式? 巩固练习,提升素养 活动 3 一般地,如果事件 两两互斥,那么事件“ ”发生的概率,等于这n个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 P(A1∪A2∪┅∪An)=P(A1)+P(A2)+ ┅ +P(An). (1') 公式(1)或(1')称为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加法公式. 巩固练习,提升素养 活动 3 在初中,我们用过“自然数集”“有理数集”等表述,这里的“集”就是集合的简称,那么什么是集合呢? 巩固练习,提升素养 活动 3 例2 某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00~150mm范围内的概率是0.12,在150~200mm范围内的概率是0.25,在200~250mm范围内的概率是0.16,在250~300mm范围内的概率是0.14.计算年降水量在100~200mm范围内的概率与在150~300mm范围内的概率. 在初中,我们用过“自然数集”“有理数集”等表述,这里的“集”就是集合的简称,那么什么是集合呢? 巩固练习,提升素养 活动3 解 记这个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00~150mm, 150~200mm, 200~250mm,250~300mm范围内分别为事件A,B,C,D.这四个事件是彼此互斥的.根据公式(1')可知: 年降水量在100~200mm范围内的概率是 P(A∪B)=P(A)+P(B)=0.12+0.25=0.37; 在初中,我们用过“自然数集”“有理数集”等表述,这里的“集”就是集合的简称,那么什么是集合呢? 巩固练习,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