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71496

第十单元第二十节 人民音乐家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20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36次 大小:3735425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十,单元,第二十,人民,音乐家,课件
    第二十节《人民音乐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学生们多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代音乐文化情况没有什么认知。对于这一时间所知道了内容仅仅是两个名字以及两部作品———聂耳、冼星海、《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有必要让同学们从学红歌、唱红歌的角度出发,体会人民音乐家的战斗方式,从音乐中体会和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知识背景: 中国的近现代音乐自学堂乐歌起,使得音乐从正式进入学堂,逐渐向群众化的方向发展。自此,一批音乐界有识之士企图通过西洋的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来传播爱国民主思想以及提倡科学文化的思想。用以唤醒民族之魂,达到自立自强的目的。 抗日战争时期,面临着被侵略被压迫的状况、人们迫切想改变却苦于没有力量。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音乐家们自觉的接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拿起创作的武器,利用自己所学的西方技法结合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创作了大量的群众歌曲。团结并号召他们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去战斗,为他们引领前进的方向。 这一时期兴起的进步音乐,为我国无产阶级音乐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老版教材人民音乐家分成《聂耳》和《冼星海》两节课,新版教材中把他们合成了一节,说明在新版教材中侧重点应从对《黄河大合唱》的作品分析上向“人民音乐家”这个宏观的主题上进行转移,所以本节课设计的宗旨是感受在特定背景下人民音乐家所起到的时代作用,和今天红色歌曲依然被传唱的时代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感受和体验红色歌曲《黄河大合唱》、《毕业歌》等歌曲的音乐情绪,了解这一时期音乐风格特点 通过唱红歌的环节,以亲身参与的方式体会群众歌咏运动的魅力。 对《黄河大合唱》进行简单分析。并了解作曲家应用的那些创作手法 培养学生独立感受音乐并能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想象创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分析和亲身参与等方式对《黄河大合唱》民族元素+西洋创作技法的写作方式进行分析和体验 分析探讨为什么聂耳、冼星海被称为人民的音乐家?让同学们在分析、演唱和情感带入的过程中达到“听红歌、唱红歌、懂红歌”的目的。 在感悟“红歌”的基础上深情的演唱《义勇军进行曲》,让同学们对国歌有更深刻的理解,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这一时代的音乐作品获得丰富的体验和审美享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音乐,成为红色革命的继承者和传承人。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理解人民音乐家的战斗方式,从音乐中体会新中国走过的艰辛历程,发自内心的去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 重点:分析探究红色音乐的时代特征,理解这一时期音乐作品的激昂的情绪和演唱状态,尝试着把它带入到自己的演唱中来。 难点:在参与演唱《保卫黄河》,在过程中体会音乐的时代特征,通过演唱的方式来感受群众音乐力量,理解卡农创作技法带来的轮唱效果。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经过寻找我们发现,在音乐中的很难找到一首能够走全进所有人内心的歌曲,原因是我们的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在这个时代鼓励多元化,允许我们绽放思想。 可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拥有一个强烈的共同愿望--把侵略者赶出去 二、新课教学 1时代背景介绍 思考:为什么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期创作它?艺术不应该是吃饱喝足之后才拿来享受的东西吗? 3 提出本课的主题思想:请同学们开始思考什么是“人民音乐家”?他和普通的音乐家有什么不一样? 4冼星海的理念:肩负一个重则,救起不振的中国 中国人需要的不是贵族的私人的音乐,中国人需要的是普遍的音乐 5《黄河大合唱》分析作品 a民族民间元素(劳动形象、文化、乐器、曲调、典型事件) b西洋创作技法:二部卡农、三部卡农 6总结归纳:红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