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0

猴王出世[下学期]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65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猴王,出世,学期
  • cover
《猴王出世》A、B案  学习目标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3.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课上讨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你知道孙悟空打哪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查字典解决。)   2.交流自学情况,逐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想:石猴是从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交流讨论。   (1)问题:石猴是从哪来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引导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2)问题二: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贯穿始终的关键语句要引导学生找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过程作准备。)   例如: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语句。   小结过渡:了解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孙悟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品词析句,感悟人物品质   1.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勇敢顽强、无私无畏、顽劣活泼等皆可。)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反馈交流:   (1)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身手不凡……)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   4.感情朗读课文,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四、复述课文   四人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详细复述课文,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课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五、布置作业   1.把下面两个片断多读几遍,用自已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写一个同学们劳动或活动的片断。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