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6355

人美版美术鉴赏(2019)第二单元主题三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4-06-27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266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美,教学设计,绘画,古典,西方,理想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以联系、对比的方式进行整体观看,感受17、18世纪欧洲绘画的的形式特征、内涵和价值;(图像识读) 2.掌握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鉴赏过程,可以从图像形式和时代背景的角度,用开放、包容的视角来鉴赏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绘画;(审美判断) 3.引导学生体会西方古典绘画作品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与我国文化的异同,超越个体局限,塑造了解世界的人文情怀。(文化理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在一个课时内,从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或者静物画中,选择1-2个画种类,从主题内容、风格造型、文化理念上多角度探讨,理解欧洲绘画走向多元的原因与表现。若学生可以对其中一种独立画种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念,有了较稳固的认识,则更能由此及彼、从点到面,理解这一时期的多元特色。 2.从画面内容、构图、光影、色彩、主题及其象征性等方面解析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透过不同流派作品之间的风格特征、理解西方古典绘画的意识之变;如何认识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文化、艺术思维;如何通过解构画面的图像形式来分析、解释古典绘画,并通过结构画面的图像形式与图像色彩,分析西方古典绘画中现实与审美理想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绘画呈现了哪些丰富多彩的面貌? (一)历史情境问题:宗教改革之后,部分地区的教堂装饰被禁止,欧洲绘画如何改变? 欧洲的宗教改革对艺术有垂直的影响,在天主教国家是直接产生了巴洛克风格(课本65页“知识窗”有提到,有兴趣的同学课外自己查找资料),对于荷兰,宗教改革垂直影响走向另一个方向,就是———教堂装饰干脆是被禁止了。 1.呈现当时绘画的世俗风貌。 鲁本斯《苏珊娜·芙尔曼像》、伦勃朗《34岁自画像》、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 2.视频:让我们一起走近维米尔笔下《倒牛奶的女仆》。 从“最真诚的观察”出发,再次发现“世界的真实”。 1.初步体会“观察的力量”。 (1)维米尔的纯粹观察。 没有炫耀的技巧,维米尔做到了百分百的“看”。我们无法不对这样的观察力,对这种心灵肃然起敬。 实在说,维米尔那种全心投入的纯粹观察,其实已经类似科学的观察了,科学性的观察就是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完全尊重自己的直接经验,不受成规和惯例的影响。 (2)回望“古典”,对比感受“两个时代的真实”。 以维米尔为首的“荷兰画派”,直接描绘“人”本来的样子、本来的真实,已经成为文艺复兴之后,审美上的一种态度了, 这让我们看到,古典写实艺术,从希腊到荷兰,庄重高雅的界限,已经往后推了好远,艺术和高雅已经慢慢开始脱节了。如果说米开朗琪罗、扬·凡·艾克等人,在画画时会想到自己的精神信仰,然而,到了17世纪,他们笔下的“真实”属于人民。 (3)从“两个时代的真实”,初步理解西方古典“解放”两步曲。 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握西方绘画思想解放的两个层次:第一步“从中世纪的神学权威”解放;第二步则是“从希腊罗马的古典权威”解放,而这完全是由17世纪的科学革命带来的。 2.伦勃朗:剩下的只有人性。 在17世纪荷兰开明的市民文化中,除了诞生了维米尔,还诞生了一位从画风与笔法来看都完全相反的艺术巨匠———伦勃朗。 伦勃朗的艺术人生。 如果你有兴趣进一步了解这位艺术巨匠,会发现,在物质生活上他走了下坡是事实,但他的艺术却一直在走上坡。请在课后自主查阅资料。 自画像中的百态人性。 伦勃朗一生画过许多自画像,一开始,伦勃朗的作品相当具有戏剧性,但他后来放弃了那种戏剧性,让画面越来越简单,简单到只剩下了人,然后用一束手电筒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