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教材来源:“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人民教育-出卷网-出版,高中一年级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教材内容:包括集合基本概念、常用集合定义及其标记符号、集合常用表示方法;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为高中一年级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开端,系学生高中数学的入门知识基础,难度较易,主要培养学生通过集合的思维重新认识数学学科及问题的新型方式,并为之后不等式、函数、数列等部分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4~16岁年龄段学生身心都有较大程度发展,情感更加丰富,认知发展变化迅速:逻辑思维、记忆能力逐步提高;通过集合的概念学习,已经初步掌握集合知识,本节课将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职业高考学生在初中学业水平中处于中下游,因此教学中需加强前后知识的衔接性、串联性,回顾集合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会集合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基本表示方法;2. 学生运用自主探讨、合作学习,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3.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养成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概念;掌握使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学会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的特征性质的不唯一性,多元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谈论法 课前准备 教师:认真备课,设计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做好授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预案;学生: 认真预习教材,标记预习中不清楚、模糊的知识点,准备笔记本;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PPT、多媒体展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问题导入:我们知道,自然数集用字母N表示,那么小于100的自然数的全体组成的集合除了用自然语言表示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呢? 根据问题思考,并尝试利用所学集合知识解答。 运用前面得出的集合表示方法:字母表示法、自然语言表示法,无法解决情境问题,并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 活动二: 调动思维探究新知 列举法:当集合的元素不多时,我们常常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相邻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并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例如:由1,2,3,4,5,6这6个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4,5,6}。又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分组交流、讨论,尝试归纳总结集合的列举表示法定义,列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理解概念,并掌握具列举表示法,通过举例提示学生注意元素之间用“,”隔开,并写在“{}”内 注意:1.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一般不考虑元素的前后顺序。例如,集合{1,2}与{2,1}表示同一个集合;如果一个集合的元素较多,且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那么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按照规律列出几个元素作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例如,小于100的自然数的全体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0,1,2,3,…,99}。无限集有时也可用列举法表示。例如,自然数N可表示为 {0,1,2,3,…,n,…}。由一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例如,a与{a}是完全不同的,a是与集合{a}的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 分组讨论思考,总结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结合实例掌握列举法表示集合,并及时提示元素的无序性及元素可以按规律排列时的书写方法;区别a与集合{a} 活动三:巩固练习素质提升 例1:用举例法表示下列集合:(1)大于3且小于10的奇数的全体组成的集合;(2)一元二次方程x2-5x+6=0的解集。解: (1){5,7,9};(2){2,3}。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请同学上台黑板作答,并进行讲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