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11098

【大单元教学】冀少版七下6.3《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0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4725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教学,少版,七下,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设计 课题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学科 生物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节次 6.3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6.1.2常见的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肠道蠕虫病等)、细菌性传染病(如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是人体健康的威胁6.1.3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食物、血液、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6.1.4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可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课标分解 艾滋病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艾滋病可血液、性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可以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教材分析 《艾滋病》是第六章的第三节内容。教材在免疫、常见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内容之后,安排本节内容。本节图文并茂,通过资料分析了解艾滋病的发生与传播,以及艾滋病的预防等内容。通过本节教学,学生能够洁身自好、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关注生命健康。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艾滋病有一些肤浅的了解。学生在学了免疫、常见的疾病、预防传染病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比较容易。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对生物学的兴趣也不尽相同。学生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知以感性认知为主。学生情绪不稳定,易出现极端现象。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1)概述艾滋病的危害与症状(2)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2.科学思维:通过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总结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提升科学思维能力3.态度责任:认同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给予爱滋病患者必要的关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爱生命健康 评价任务 学科知识评价量表任务列表评价标准(总分50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任务1: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自主学习,说出艾滋病的名称(5分)自主学习,说出艾滋病病毒的名称(5分)任务2:艾滋病的危害自主学习,说出艾滋病对人体的危害(7分)自主学习,说出艾滋病的症状(7分)任务3: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自主学习,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7分)自主学习,说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7分)自主学习,说出应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5分)积极预防艾滋病,正确对待爱滋病患者,关注生命健康(7分)小组合作评价量表评价内容小组内学生分工明确(10分)小组内学生的参与程度(10分)认真倾听、互助互学(10分)合作交流中能解决问题(10分)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10分)总分(50分)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第6组总评价备注 重点 艾滋病危害;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难点 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材料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大屏幕展示王先生的故事(10年前,为摆脱贫穷,他只身到外闯荡,并加入了卖血的行当。在一次卖血中,王某染上了艾滋病病毒。可怕的是王某本人并不知道。在外靠卖血挣了一些钱后,王某回到他的家乡,在家乡娶了妻子,生了儿子。这时他还全然不知自己已经患上了艾滋病。2000年,一次偶然患上的“感冒”使王某检查出患有艾滋病!尤为可怕的是,因为王某对自己身患艾滋病毫不知情,因此王某早已把艾滋病毒传染给了妻子,他的妻子又通过母婴传染将艾滋病毒传给了儿子。当这一切全然揭晓和明了的时候,王某已经不治,很快撒手人寰。接下来的结果不难想见,王某的妻子于2001年遭受同样厄运。不久,幼子也离开了人世。两年时间,一家三口死于艾滋病,这不能不说是个惨痛的悲剧。可怜天下父母心。与王某同吃同住的老母亲,在两年的时间里,接二连三地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同学们,艾滋病可怕吗?你对艾滋病了解多少?希望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对艾滋病有更深入的了解。 观看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