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11357

北师大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1.3集合的表示(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5931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1.3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1.1.3 集合的表示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教材来源:“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人民教育-出卷网-出版,高中一年级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教材内容:包括集合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关系、集合性质、集合分类、常用数集;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为高中一年级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开端,系学生高中数学的入门知识基础,难度较易,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很多数学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的.由于集合语言简明准确,有利于迅速、快捷地思考,清晰简洁地表述问题,因此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本单元主要学习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及其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能更好地理解初中学过的数学知识内容,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集合语言.尝试运用集合语言简洁地表述数学中的问题,学会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研究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有助于提升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并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扎实基础. 学情分析 14~16岁年龄段学生身心都有较大程度发展,情感更加丰富,认知发展变化迅速,逻辑思维、记忆能力逐步提高;2.通过集合的概念学习,已经初步掌握集合知识,本节课将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3.职业高考学生在初中学业水平中处于中下游,因此教学中需加强前后知识的衔接性、串联性,回顾集合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会集合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基本表示方法;2.学生运用自主探讨、合作学习,掌握列举法、陈述法表示集合及注意问题,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养成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1.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概念;2.掌握使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3.学会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的特征性质的不唯一性,多元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谈论法 课前准备 教师:认真备课,设计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做好授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预案;学生:认真预习教材,标记预习中不清楚、模糊的知识点,准备笔记本;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PPT、多媒体展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问题提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空集有特定的符号表示,那么,一般的集合怎么表示呢? 根据问题思考,并尝试利用初中所学知识解答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并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 活动二: 调动思维探究新知 抽象概括在集合的表示方法中,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作列举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中,装备方队的防空反导模块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预警雷达方队,地空导弹第一方队,地空导弹第二方队,野战防空导弹方队}.小于3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0,1,2}.由a,b,c三个字母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a,b,c}. 分组交流、讨论,尝试归纳总结集合的列举表示法定义,列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理解概念,并掌握具列举表示法,通过举例提示学生注意元素之间用“,”隔开,并写在“{}”内 活动三:巩固练习素质提升 例 1 请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中国的直辖市组成的集合;大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解(1)中国的直辖市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2)大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11,13,15,17,19,…}.特别提示例1(2)中的集合含有无限多个元素,不需要或不可能一一列举出来,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