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1.1.1 集合与元素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教材来源:“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人民教育-出卷网-出版,高中一年级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教材内容:包括集合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关系、集合性质、集合分类、常用数集;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为高中一年级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开端,系学生高中数学的入门知识基础,难度较易,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很多数学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的.由于集合语言简明准确,有利于迅速、快捷地思考,清晰简洁地表述问题,因此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本单元主要学习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及其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能更好地理解初中学过的数学知识内容,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集合语言.尝试运用集合语言简洁地表述数学中的问题,学会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研究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有助于提升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并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扎实基础. 学情分析 14~16岁年龄段学生身心都有较大程度发展,情感更加丰富,认知发展变化迅速,逻辑思维、记忆能力逐步提高;通过初中数学学习,已经掌握本节课学习所需基础知识及生活经验;职教高考学生在初中学业水平中多数处于中下游,因此教学中需从更基础知识教起,并注重相关知识联系. 学习目标 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如何判断集合,掌握元素与集合关系;学生运用自主探讨、合作学习,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养成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熟悉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谈论法 课前准备 教师:认真备课,设计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做好授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预案;学生:认真预习教材,标记预习中不清楚、模糊的知识点,准备笔记本;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PPT、多媒体展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观察思考观察几组对象:(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的海上作战模块包括的所有方队;(2)0~10中的所有奇数;(3)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4)方程x2-5x-6=0的解;(5)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思考以上各组对象并总结其共同特征? 根据问题思考,并尝试利用初中所学知识解答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并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 活动二: 调动思维探究新知 分析理解(1)中的所有对象是岸舰导弹方队、舰舰/潜舰导弹方队和舰载防空武器方队;(2)中的所有对象是1,3,5,7,9;(3)中的所有对象是立春、雨水、惊蛰等二十四节气.类似地,也可以找到(4)和(5)中的所有对象.抽象概括像这样,由一些确定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就称为集合(简称集),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每个确定的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a,b,c,…表示.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读作“a属于A”;如果b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b不属于A,记作b A,读作“b不属于A”.特别提示 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就很明确了.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就给定了一个明确的条件,据此可以判定任何一个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这说明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 例如,“大于10的偶数”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将其记为集合B,那么集合B中的元素就12,14,16,18,20,…,则16∈B,17 B,8 B.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可以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如果把这个集合记为D,则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