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4.2.2指数函数的性质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教材来源:“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人民教育-出卷网-出版,高中一年级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章;教材内容:包括实数指数幂、指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应用;地位与作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是两类基本初等函数,是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和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内容.它们在人口增长统计、文物考古鉴别、航海卫星定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财经、金融、公共服务、信息技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本单元我们将在整数幂的基础上推广幂的概念,学习实数幂的相关定义和运算性质、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对数定义及运算法则、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等内容,感悟数学与现实的关联,把握事物的本质,形成理性思考问题的品质和精神. 学情分析 14~16岁年龄段学生身心都有较大程度发展,情感更加丰富,认知发展变化迅速,逻辑思维、记忆能力逐步提高;2.通过指数函数的定义与图像学习,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指数函数的性质;3.职业高考学生在初中学业水平中处于中下游,因此教学中需从实际生活实例出发,加强前后知识的衔接性、串联性,回顾指数函数的定义与图像的基础上学习指数函数的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明了绘制函数图象的方法;2.学生运用自主探讨、合作学习,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及其应用,加强学生对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养成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明了绘制函数图象的方法;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及其应用;数形结合方法探索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谈论法 课前准备 教师:认真备课,设计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做好授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预案;学生:认真预习教材,标记预习中不清楚、模糊的知识点,准备笔记本;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PPT、多媒体展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观察思考观察下图中指数函数的图像,尝试描述这些图像在位置、公共点和变化趋势等方面的共性特征? 思考并尝试利用初中所学知识解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并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 活动二: 调动思维探究新知 分析理解这些图像在位置、公共点和变化趋势等方面的共性特征:(1)图中所有指数函数图像均在x轴的上方(位置特征);(2)图中所有指数函数图像都经过定点(0,1)(公共点特征);在定义域内,指数函数y=2x,y=2.3x,y=3x图像从左向右分别逐渐上升,在第二象限内向左与x轴无限接近;指数函数,,图像从左向右分别逐渐下降,在第一象限内向右与x轴无限接近(变化趋势特征). 我们观察分析发现,指数函数(a>0,且a≠1)的图像按底数a的取值,可分为0<a<1和a>1两种类型.抽象概括一般地,指数函数(a>0,且a≠1)具有下列性质.(1)函数的定义域为R,值域为(0,+∞);(2)当x=0时,函数值y=1;(3)当a>1时,函数在(-∞,+∞)内是增函数;当0<a<1时,函数在(-∞,+∞)内是减函数.指数函数(a>0,且a≠1)的图像和性质可以总结如表4-3所示. 分组讨论,识记指数函数的性质 通过讨论,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 讲授中穿插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更利于课堂高效化; 活动三:巩固练习素质提升 例 1 判断下列函数哪些是指数函数,并画出函数图像验证.(1)y=0.5x,(2)y=2×3x;(3)y=x2.解 依据指数函数的定义,y=0.5x是指数函数,y=2×3x和y=x2不是指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