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13847

第1单元主题2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版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48593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第二,必修,图版,中华,中图
  • cover
第1单元 主题2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地名是区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与保留。沅江流域是黔东南、湘西地区通往长江的重要通道,主要交通线有沅江干支流航道、湘黔古道、湘川古道,其地名见证了流域演变的历史。下图示意沅江区域地名用字类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交通运输线路①为( ) A.沅江干流航道 B.沅江支流航道 C.湘川古道 D.湘黔古道 2.与乙处相比,甲处( ) A.地势崎岖 B.降水丰富 C.河流交汇 D.土壤贫瘠 3.研究发现甲处聚落地名稳定性强,这主要是因为( ) A.区位条件好,经济波动较小 B.地形闭塞,受外界影响小 C.运输需求大,交通线路密集 D.人口稠密,地方意识薄弱 甲和乙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南方,受自然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水资源总量和供水量差异大,下表为某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水资源总量/ 108m3 人均水资源量/ (m3·人-1) 人均用水量/ (m3·人-1) 供水量/108m3 总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 甲 35.1 161.6 178.6 38.8 11.3 17.5 10.0 乙 1498 2552.6 480.5 281.9 273.1 8.8 — 4.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可采取( ) A.增加甲的降水量 B.减少乙生活用水量 C.甲乙间产业转移 D.甲乙间跨区域调水 5.两省(区市)相比( ) A.甲的人口数量更多 B.乙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C.甲水环境压力更小 D.乙的地下水回灌量更小 6.甲区域供水量大于当地水资源总量,主要缓解了该地( ) A.地面沉降现象 B.气候恶化程度 C.水库枯竭问题 D.土壤盐碱化程度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的甘肃省西北部,是一条斜穿中国西北部的大通道,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市坐落其中。2021年10月,甘肃省提出《“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下图为河西走廊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祁连山对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市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小的是( ) A.塑造冲积扇,地势平坦,利于人口聚居 B.塑造冲积扇,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 C.为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水源 D.为城市提供风电、光电、水电等 8.下列符合“十四五”时期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定位的是( ) ①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②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③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④丝绸之路重要开放廊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际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线。长城古代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分界线,该线以西以北地区主要发展游牧业,是我国游牧民族聚居地。下图为长城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长城作为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还大致是( ) A.半干旱、干旱地区分界线 B.暖温带与亚热带积温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稻作区与小麦种植区分界线 10.长城以西以北地区主要发展游牧业的自然原因是( ) ①距海较远,降水量小 ②地域辽阔,草场丰富 ③纬度较高,冬季寒冷 ④高寒干燥,适合牧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国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长城主要位于( ) A.干旱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 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 C.种植业与畜牧业过渡地带 D.旱地与水田过渡地带 12.长城沿线地区自东向西( ) A.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荒漠变化 B.河流流量增加 C.地跨冀、豫、京、陕、宁、甘、晋 D.聚落规模变小 下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北方农牧交错带属于( ) A.自然区域 B.人文区域 C.综合区域 D.农业区域 14.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 ) A.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过渡和交错地带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