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 【单元内容综述】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通过多首优秀的影视音乐,如纪录片《话说长江》的片头曲《长江之歌》、奥斯卡金像奖电影主题音乐《辛德勒的名单》、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歌《眺望你的路途》、电影《天空之城》主题音乐《伴随着你》,引导学生领会音乐在影视中的形式、作用及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无可替代的功能。本教案设计以影视金曲为“经”,以经验建构的层进式学习方法为“纬”,力图促进初中生从感性音乐学习经验积累到理性音乐认知能力的进阶。 【单元学习目标】 一.审美感知:能分辨影视音乐旋律发展的手法、结构、类别、表现形式、特性及功能,指向对影视音乐个别属性的认识; 二.艺术表现:用适当的表演形式(律动、歌唱、阐述、信息技术等)表现影视音乐的旋律特点及情绪特征,指向对影视音乐个别属性的应用; 三.文化理解:理解影视与音乐内在的密切关联及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内在的、有机联系的信息,深化学生对音乐文化艺术性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性关联的认识,指向对影视音乐整体属性的理解。 【单元教学安排】 一.课时:3 二.顺序:《穿越竹林》、《辛德勒名单》、《长江之歌》 三.要点:组成“学习合作群”,第一课时完成对影视音乐整体性感受与元素性体验(音乐感受与理解);第二课时要求实践影视音乐的情感性表达(音乐表现);第三课时实现对影视音乐的符号性转化(音乐分析)。 四.指向:从“浅层的感觉”到“深层的知觉”的培养,始终围绕影视音乐这一主题逐步深入。教案设计思路如思维导图所示: 【单元学习评价】 一.评价目标 帮助学生在影视音乐学科知识的动态生成、音乐素养的个人建构以及对音乐的知觉灵敏度等方面有所发展。 二.评价形式 (一)以目标校准“对学习进行评价” 1.学习性评价 2.学习的评价 (二)引导学生“对评价进行学习” 三.评价工具 采用CPRD(Collect-Present-Represet-Demonstrate) (一)收集学生在给定任务过程中的作用,用于记录进展情况,包括阶段总结等; (二)给学生提供研讨的机会,在学习小组合作群中阐述自己对音乐个别属性与整体属性的认知; (三)学生利用音乐外部表征生成工具对大概念和学习活动过程的理解程度进行具体呈现,如:包括对音乐的感知阐述、尝试配乐、随乐律动、集体合唱等; (四)使用观察、访谈、测试、笔记等工具确认学生对大概念和学习过程的理解程度,引发教育性的思辨,如音乐与生活的关联等。 【单元教学建议】 一.重、难点解决:始终紧扣单元主题“影视金曲”,将“揭秘影视音乐”作为学习动因,在系统性、接续性的音乐活动中对大量音乐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对影视音乐整体的理解。 二.基于作品特征的音乐活动设计:学生在有趣且具挑战性的音乐活动中,通过参与影视音乐的元素、情感、符号等多元体验,逐步了解、理解、表现影视音乐的素养进阶过程。 三.前后单元关联:学生的相关音乐学习经验集中在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课“银屏之声”中。该单元透过动画片《小鹿斑比》主题歌《爱是一首歌》、电影《英俊少年》插曲《两个小星星》、儿童动画片《雪孩子》插曲《滑雪歌》与电影《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为学生积累了影视音乐的歌唱经验。因此, 本单元意在学生已有的歌唱经验基础上,提供更多影视音乐相关信息,学生在打开视野的同时,其音乐素养也能得到合理地锻炼。 【第一课时】《穿越竹林》 【教材简析】 《穿越竹林》是音乐家,谭盾为 2000 年获得第 77 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卧虎藏龙》所作的一段场景音乐。此曲采用了人生吟唱、萧、弦乐器多层次的音乐织体,创设了一种轻柔飘渺的意境,糅合了东方的人文内涵,对场景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起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