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24034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2.6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5-04-2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44362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版,透镜,视觉
  • cover
2.6 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2.6 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凸透镜的应用;认识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应用凸透镜理解解释眼球的作用;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相应的矫正措施; 科学思维:通过凸透镜成像与人眼球的成像原理的学习,掌握类比的方法; 探究实践:图片分析、小实验等方法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掌握矫正的相应方法; 态度责任:认识眼睛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难点:眼球的结构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6节,本节内容由两部分构成:透镜和视觉,首先介绍透镜的结构特点,然后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之后介绍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如放大镜和照相机等,最后介绍眼睛的结构及成像原理,视力的缺陷和矫正等。使学生明白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探究的过程,不仅要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也初步了解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主要内容为透镜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第2课时主要内容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视觉及视力矫正。 教学 准备 课件、课本、实验活动器材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 课 导 入 知识回顾: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物体与像离透镜距离变化正倒大小虚实物像位置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透镜两侧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u=2fv=2f倒立等大实像透镜两侧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透镜两侧u=f/不成像u<fv>u正立放大虚像透镜同侧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那么凸透镜有哪些应用呢? 回顾凸透镜成像规律,思考凸透镜有哪些应用。 新 知 讲 授 一、凸透镜的应用 1.放大镜 放大镜是一种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它就是利用u<f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放大镜时,把放大镜放在被观察物体的上方,使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并通过调节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来改变放大倍数。 将虚像放大倍数变大的方法:根据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将放大镜远离物体。 将虚像放大倍数变小的方法:将放大镜靠近物体。 2.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数码照相机就是利用将景物放在离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按下照相机的快门后,来自景物的光线经过镜头聚集到影像传感器上,影像传感器会将这些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再将电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器处理,形成特定的图像文件,保存到存储器中。这样,一张数码相片就拍摄完成了。 思考与讨论: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凸透镜还有哪些用处。 生活中用到凸透镜的地方比较多。 ①如幻灯机或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能成倒立、放大像的原理制成的,成清晰的像时,屏幕到镜头的距离一定大于二倍焦距,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一定要倒插在幻灯机上; ②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物体离望远镜很远,远大于2倍焦距,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起了放大镜的作用,目镜把经过物镜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③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使人能看到微小物体。 幻灯机 投影仪 二、眼睛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据统计,大脑中约有80%的信息来自于眼睛。那么,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 对着平面镜观察自己的眼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