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唱祖国》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综述】 内容简介:本单元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初中音乐课的起始课。五首作品都是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优秀歌曲。《彩色的中国》是一首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的童声合唱爱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具有庄严而神圣的爱国仪式的齐唱歌曲;《多情的土地》是一首表现子女对祖国母亲倾诉深情的抒情性男中音独唱爱国歌曲;《爱我中华》采用领唱与合唱形式表达了五十六个民族情同手足,亲如一家,共同建设祖国爱国歌曲;《走向复兴》是一首与时俱进、气势恢宏、激情豪迈、充满自信的混声合唱进行曲。这些作品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染力。 作品联系:五首都是表达爱国主题作品。在调式上,除了《多情的土地》为小调,其余都是明亮色彩的大调式或七声宫调式。演唱形式三首作品都是合唱,《爱我中华》领唱合唱、《走向复兴》混声合唱、《彩色的中国》童声合唱。《国歌》和《走向复兴》都具有进行曲风格特点。《爱我中华》是群众歌曲,《多情的土地》艺术歌曲,《多情的土地》三连音和《国歌》三连音可以作对比 教学价值: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对民族同胞的关心、爱护和珍惜;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意识。领会爱国歌曲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情怀。习得作品旋律和节奏特点、常见的演唱形式、常用的调式或和旋、创作曲式结构和手法等,为今后音乐学习打基础做铺垫,并能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迁移至今后的学习中,能将此类爱国主义歌曲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 【单元学习目标】 1.感受五首作品不同的演唱形式带来的音色美。感知歌曲不同乐段赋予的情感变化;《彩色的中国》休止符的声断情不断的情感表达;《爱我中华》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特点;《多情的土地》词曲水乳相融的艺术性特点;《国歌》铿锵有力、庄严神圣的仪式感。《走向复兴》气势恢宏、激情豪迈的爱国情。 2.能唱好《彩色的中国》《国歌》,并能自信的有表情的表现歌曲;能够随着歌曲大胆的律动、能够创作一首(四句)大调式进行曲风格的歌曲。 3.理解每首歌曲知识,如典型三连音、附点节奏型、旋律线上行、下行、波浪形,重复或者同头合尾的创作手法,歌曲创作背景等,体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中华民族英勇战斗的精神和一代代中华人们团结一心、共建祖国走向复兴的崇高理想。 【单元教学安排】 【单元学习评价】 【单元教学建议】 重难点解决: 1 . 通过练唱大调,巩固音符的认识以及音高概念,利用阶梯式音阶设计图结合键盘图边唱边做柯尔文手势辅助音高在学生心中的概念。 2 . 歌唱教学中,老师自编发声口诀引导学生练习歌唱方法,通过每节课分步骤练习解决歌唱技术的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的分析音乐元素,抓住典型,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歌唱。合唱的教学,始终遵循在和声的氛围中,让学生听够旋律的基础上,慢慢加入合唱。 3 . 在音乐作品的分析方面调动学生身体各种联觉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验。 4 . 在创作方面,先从给节奏填音符开始,打破创作难度,再通过分析作品,了解和掌握创作手法基础上,在第三课时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真正尝试创作。 基于作品特征的音乐活动设计: 前后单元关联: 【教材分析】 《彩色的中国》为大调式,3/4拍,两段体结构,以亲切赞美的口吻,跳动优美的旋律,表达了孩子们质朴的爱国之情。A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在这四个乐句的旋律中,休止符起到重要的作用,形成一种“声断情不断”的艺术效果。从第一乐句到第四乐句呈现一个循序渐进的情感表达,第四句则是一气呵成,达到了一个歌曲的小高峰。B段采用了二部合唱的形式,由两个乐句组成。随着音色、音高、节奏等变化,形成了全曲的高潮。歌曲的A段“断中有连”与B段“连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