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26917

【专题复习】三 生物与环境-解题思路模型建构(5年5考)学案【原卷版+解析卷】

日期:2024-05-1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13162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解析,原卷版,学案,5年,模型,建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微专题3 生物与环境-解题思路模型建构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①温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风又绿江南岸”;“动物冬眠”;“南橘北枳”。 ②光照:不同植物在不同时间开花,以及一些喜阴植物,如人参和田七;春兰秋菊等。 ③水:惊蛰雷鸣,成堆谷米;春雨贵如油;谷雨,谷得雨而生也等。 ④土壤 ⑤空气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五大关系): ①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②竞争关系:分为种间竞争和种内斗争 ③合作关系(种内互助):同种生物之间的互助 ④共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 ⑤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中获取营养,如菟丝子。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适应环境:如寒冷环境法桐落叶,松树不落叶;生物的保护色 (2)生物影响(改变)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沙地植物,防风固沙。 (3)环境影响生物:马里亚纳海沟不生长绿色植物。 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如一片森林,一块农田, 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无机环境):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态系统组成 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将遗体分解,供植物重新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数量最多的、最关键的、最基本的)是生产者, 不可缺少的生物部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注意食物链的写法:①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 ②箭头由生产者指向消费者,由低级消费者指向高级消费者,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③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如草→虫→鸟→蛇→鹰。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富集,越积越多。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是单向传递的,传递的效率是10%~20%,即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中是逐级减少的;在食物网中,能让最高级消费者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最短的那条。 3、一般情况下,相对数量沿着食物链越来越少,相对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四、生态平衡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 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即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量越强,稳定性更高,如 森林生态系统。 五、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1、生物圈的三大范围 ①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②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③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2、生态系统的类型(七个)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海洋生态系统(氧气的主要来源、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典型为沼泽,“地球之肾”)、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注意:其他特征详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