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2762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自制第17课《怀疑与学问》(43张ppt)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27138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自制,17课
  • cover
课件43张PPT。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因此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导入怀 疑 学问与 顾 颉 刚 议论文知识回顾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_____、 ____ 。 二._____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_____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_____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三.论点要_____、_____,_____。 四.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和_____。 五.论证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论点论据论证事实道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点论据论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学习文中生字、词。 2、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及之间的逻辑联系。 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教学重点:  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生词。 颉( )滞( )儒( )塾( ) 启迪 墨守 虚妄 辨伪去妄 辨伪去wàng_ mò守——— 不gōng自破——— 停zhì 塾 譬 惰 儒妄,虚无的不真实的 墨,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攻,比喻观点、言论等经不起推敲。 滞, shú pì duò rú 指导自读课文(边读边讨论) 1、阅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本文中提出的论点。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作为论点。 2、本文开头有何特点? 3、分别概括第3-4,第5、6段的内容。 4、找出中心论点统率下的两个分论点。导读提纲二: 1、本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标出第4、5段中各句的序号,分别指出这两段中运用这两种论证方法的句子。 2、什么是怀疑的精神?它有何作用? 3、“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思是: A、完全相信书不如没书 B、尽管有好书,但是不用,等于没有书 C、尽量相信书,不要无视书的价值。讨论:第1、2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三)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教学设计>文章各自然段的段义。 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提示:可看开头两句名言)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