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版本 湘教版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美术鉴赏) 单元课题 第二单元 美术历程 单元子课题 第三课 心灵的幻象 课型 鉴赏 设计课时 1 授课班级 高二4班 教材分析教材主要以石窟艺术为例,介绍了中国的佛教艺术。其中包括最早的新疆克孜尔石窟,以及被称之为中国四大石窟的敦煌莫高窟、大同石窟、龙门石窟。教材在介绍这些石窟的时候,主要介绍了这些石窟的发展历史,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以及它们的演变等等。在这些介绍中贯穿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宗教艺术本土化的问题,也就是艺术家们如何按照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将从国外传入的宗教形象处理成本土的形象,以适应宗教信仰的需要。因为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了解为何中国宗教艺术中的形象在经历了几个朝代之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在讲到大同石窟和云冈石窟的时候,谈到其中的佛像象征着统治者或者按照统治者的形象修建的,这表明在古代统治阶级对宗教的重视。 美术核心素养 本课美术学业质量标准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方面:图像识读:能够从形态、材料等方面识别宗教美术作品类别。美术表现理解:理解宗教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与美术表现的形式。审美判断:理解宗教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形式美感,能够清晰地加以分析和表达。创意实践:能够尝试从新的角度理解和分析美术作品。文化理解:分析宗教美术作品的风格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在宗教流行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2、让学生认识到宗教观念与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双重影响。3、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核心素养。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特定历史时期中宗教信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重要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结合一些宗教故事或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运用图表归纳的形式以及比较鉴赏法,对东西方宗教美术作品产生的宗教观念、历史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方面做一个归纳,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教法 对比法、引导暗示法。 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学习。 教学重点 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学会四种鉴赏方法来鉴赏宗教美术作品。 重难点突破 通过教师对学生欣赏感受—教师讲解—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加以引导发展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具:画册、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学情分析 这次教学活动的对象是青海油田一中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鉴赏方法,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同学们没有欣赏到真正的艺术作品,只是通过教科书上的图片来欣赏,所以学生很难感受到真正艺术作品的感染力,针对这一局限,我采用了四种鉴赏方法,通过分析作品的技法、内容、材料,使同学们感受到宗教美术作品受宗教社会价值和本土化而影响。 新课教学 1、 导入:欣赏两首音乐,教师并简单做出介绍。 提问:这两首音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 学生思考并回答。 情景带入 3、 导入正题:教师介绍世界中有包括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内的三大宗教。接着向学生介绍一下佛教的简单情况。 5、 学生初步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8、29、30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将内容填写到作业纸上。 注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进行阅读。 ① 佛教是不是诞生于中国? ② 佛教艺术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什么时代? ③ 为什么要创作这些美术形象? ④ 最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是什么? ⑤ 美术作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