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33375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 第 8 讲:记叙文基础——怎么在考试中占很大比重 学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1次 大小:6088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基础,比重,很大,中占,考试
  • cover
掌握记叙文文体基础知识; 掌握记叙文基本阅读技巧,并运用到实际练习中。 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卷网-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卷网-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卷网-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 聪敏的你们猜到上面两个符号各代表什么含义了吗? 一个“?”一个“!”都可以表达出如此丰富的含义,那么文字的内涵就更加不用说了。这节课我们就先从记叙文基础知识开始。 一、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定义: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并有适当抒情、议论),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咏怀为内容的一种文体。 狭义记叙文:记叙性的文学作品。 广义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书信等)。 (二)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抓住六要素,有助于把握文章结构,弄清中心事件,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并非所有的文章六要素都具备)。 (三)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增加对事情、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让读者以为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活着》《风景》) 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在面对面和我们娓娓而谈,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比较客观。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gǔ)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山中访友》本文节选自《山中访友》,描写了作者去访问山林的情景。第二人称的运用,让我们感 觉到了作者似乎真的是在和山泉、溪流、瀑布进行亲切的交谈。 (四)明确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①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②倒叙:先写结果或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情节提到前面,然后从头来记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避免叙事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一般最突出、印象最强烈的场景或片段往前放) ③插叙:在叙述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原来的记叙,插入一段与 原文相关的内容,插入结束后,再接着原线叙述。(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情节更加曲折,使中心更加突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五)结构:记叙文的具体内容构成,及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排列组合。 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所以一般有以下几种作用: (1)全文的线索;(2)点明中心;(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 季节/天气/地点等;(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开头段: 文章的开头,所以一般有这些作用: (1)照应文题;(2)总领全文;(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4)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中间段(过渡段): 承上启下,连接上下文的内容。 注意:这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