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62191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9776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中考,二模
    试卷类型:A 2024 年凤翔区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考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中华美育精神的沃土,在锻造人们的心灵、情感、品行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运用蕴含其中的民族审美特质,对于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此,学校开展了“感受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图腾之美】在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中华民族信仰、崇拜的神话生物,它贯穿中华文明发展的长河,一直栖息在中华儿女丰沛的想象力当中。 秦秦从网上搜集并摘抄了下面一段资料,请你帮他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神话瑞兽之一,龙纹样的起源可追sù至远古图腾崇拜时期。考古学发现,早在新石器晚期的彩陶上就出现了简化的龙形图案。随着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龙”从原始图腾演化成为皇权的象征,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并在朝代更迭中逐步演化。其成熟期唐宋的“龙”已成为国家权威的标志,并广泛应用在宫廷装饰和皇家用品之中。dǐng盛时期明清的“龙”纹样,其应用程度达到了顶峰,并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1. 请根据语境,写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龙”从原始图腾演化成为皇权象征,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 ) (2)并在朝代更迭中逐步演化。( ) 2. 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1)追 sù_____ (2) dǐng _____盛 【语言之美】从《诗经》的悠扬、楚辞的瑰丽,到唐诗的繁荣、宋词的精致,中华语言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3. 来到教室,同桌小语正在品读诗词语言之美,她整理了学习笔记,请你帮她将笔记补充完整。 山高水长,寄情于景,美在情味悠然。“(1)_____,道阻且长”(《诗经·蒹葭》)是男子执着追求心上人的怅惘难言;“不畏浮云遮望眼,(2)_____”(《登飞来峰》)是王安石借景抒怀,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 自然风物,景致成画,美在诗意盎然。“峰峦如聚,(3)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眼中险峻潼关;“(4)_____,百草丰茂”(《观沧海》)是曹操登临碣石山所见之景。 心灵相通,彼此慰藉,美在情真意切。异乡漂泊,愁思满怀,李商隐期盼“(5)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的幸福场景;友人远行,路遥情长,王勃道出“海内存知己,(6)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豪迈之语,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典籍之美】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灿若星河。初学者往往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朱自清先生是个极好的向导,他的《经典常谈》用“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把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演变的过程,存在的问题等,都说得简洁明了。 4. 请依据以下材料,说说《史记》为何能获得“无韵之离骚”的赞誉。 《史记》,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再早虽然还有《尚书》《鲁春秋》《国语》《春秋左氏传》《战国策》等,但《尚书》《国语》《战国策》,都是记言的史,不是记事的史……《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首尾三千多年……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 (朱自清《经典常谈》) 年轻的司马迁考察过当时大汉的辽阔疆域,一路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