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71646

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质量监测(B)含答案

日期:2024-09-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3384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民族,监测,质量,交融,分立
  • cover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质量监测(B) 一、选择题 1.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B.结束分裂割据状态 C.削弱专制主义皇权 D.促进了民族交融 2.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相互接触中,北方原有民族格局被打乱,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其意在说明(  ) A.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的大动脉 B.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基 C.南朝时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D.民族交融为隋唐发展创造条件 3.如图为大同北魏墓中出土的女舞俑。舞者头戴风帽,身着长襦,其服饰具有典型的鲜卑特征,但其舞袖的动作及端庄的风格,更接近于汉族舞蹈。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三国鼎立局面 B.北方人口南迁 C.北方民族交融 D.政治制度完善 4.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因此人们迫切希望制定精确的历法。以把握季节轮替、气候变化的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安排农事。而精确历法的关键之一是精算圆周率。这是因为太阳、月亮等天体是沿着椭圆轨道周而复始地运行的。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对把握这些天体的运行规律有决定性作用。这说明圆周率的推算具有(  ) A.实用性 B.创新性 C.继承性 D.独特性 5.如表《魏书 高祖孝文帝纪》所记载内容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即位后(  ) *太和十八年,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太和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 A.统一北方 B.保持鲜卑习俗 C.推广屯田 D.推行汉化政策 6.南朝梁武帝曾感叹:“江左以来,代谢必相诛戮,此是伤于和气,所以国祚例不灵长。”他揭示的是当时(  ) A.政权更替频繁 B.出现统一趋势 C.民族交融加强 D.外戚宦官专权 7.台湾历史教科书把东汉末到魏晋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至黄河流域的史实称为“五胡乱华”。这样的定义(  ) A.彰显了少数民族内迁的功绩 B.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否定了少数民族地位和贡献 D.加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 8.如图示意图呈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替过程。与①这一政权相关的史实是(  ) A.“八王之乱” B.“王与马,共天下” C.孝文帝改革 D.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9.有历史学家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重新形成统一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他意在说明(  ) A.北方的游牧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 B.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 C.南朝时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D.民族交融为隋唐发展创造了条件 10.从佛教建筑白马寺到有千佛洞之称的莫高窟,从成语“大彻大悟”到“当头棒喝”,从诗歌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感慨到小说《西游记》的盛行,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具有(  ) A.革命性 B.统一性 C.包容性 D.和平性 11.史书记载:宋武帝、齐高帝、梁武帝均多次命人修治芍陂(淮河流域灌溉工程)。这些能够说明(  ) A.南朝经济发展 B.北朝政权更迭 C.北方人口迁徙 D.南方战乱频繁 12.北朝游牧民歌《钜鹿公主歌辞》记载:“官家出游雷大鼓,细乘犊车开后户。”“犊车”就是牛拉的车,在汉代时就已经非常流行。材料主要强调了南北朝时期(  ) A.内迁各族生产方式的变化 B.民族交融渗透到交通领域 C.汉族深受游牧文明的影响 D.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13.“跋涉千里亲考究,总结经验出奇书。客观求证皆精细农事面面泛全隅……贾公名著放光彩,未被缙绅迂腐污。”这段诗歌中的“奇书”指的是(  ) A.《论语》 B.《史记》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 14.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出现“教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