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78228

初中语文 言为心声情意真 学生习作 立志与成功(素材)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4次 大小:106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语文,言为心声,情意,学生,习作
  • cover
言为心声情意真 学生习作 立志与成功 原题回放 自古以来,“志”就被人们重视。孔子曾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见志向的重要。古语“有志者,事竟成”也让人们更加坚定地认为有志向的人终究会成功。然而,从小志向非凡的项羽最终自刎江东,青年时壮志凌云的杜甫一生坎坷、饱经沧桑……请以“立志与成功”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立志与成功 从“少年应有鸿鹄志”的文化底蕴到“争做有志青年”的时代使命,无论历史几经波折,志向的重要性从未被否认。 “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苇草”,人之为人,贵在其思,有所思,便有所志。回望王国维提出的人生三大境界中的第一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便是立志。有了理想信念,便如同身处雾里的船只寻到了灯光的指引,最终促成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成功。 【开篇点明立志对成功的重要性。作者从文化底蕴、时代使命谈及立志,既言简意赅,又赋予话题厚重感。作者又结合王国维的诗词,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进一步阐释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可是翻开历史这本厚重的大书,我们不免产生困惑,立志是否等于成功?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屈原志在治国安邦,却只能在放逐中撰写《离骚》;项羽志在中原霸业,却留下了英雄末路自刎江东的悲壮;王安石志在变法图强,却两次被罢相终老故乡……无数志士仁人的事例昭示我们,立志与成功之间横亘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第三段紧扣材料,提出立志并不等于成功的认识,思路转换贴切自然】 倘若我们克服恐惧,凝视这道沟壑,会发现也许它恰是自己努力的过程。其实,古人早已经给了我们答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人生的第二境界。既坚守住自己的志向,又为此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这是跨越立志与成功的桥梁。立志,奋斗,成功,这三者环环相扣,紧密关联。 所以,身为青年,必要立志,但更应做到“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艰辛。绚烂的成功绝不是空口白牙就可以换来的,迎难而上,锲而不舍,方成佳境。 【第四段和第五段,作者提出在立志之后,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迎难而上的勇气、锲而不舍的精神,才有可能成功,展现了思维的深度】 再看那道立志与成功间的鸿沟,它又或许是现实的阻隔。周邦彦卷入党派之争,被逐出朝廷,怅然“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司空图遭受战火后,避居故乡佯装老朽,只是微叹“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李白献赋谋仕,却日渐昏秽,惹人谗谤,最终吐出豪气“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们不难透过他们或失意、或昂扬文字理解到:阻断他们走向成功的,是他们各自所处的残酷现实等外在因素。大江大河曲折前行,必然汇入大海,而人生磨难众多,虽有大志,走向成功的又有几人? 【第五段思路又出现了一次转换,纵使立志、奋斗也未必成功,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生活认识的深度】 然而,纵使个人力量渺小,无以对抗现实,但倘若行囊中有着浪漫主义的吉光片羽,便不会失去在淤泥之中仰望星空的勇气。想来苏轼在琼州里,也曾想起京城的高朋满座,裘马轻狂,终是把冠盖里的傲然,凋零后的眼泪,化作一种高贵的豁达。 吾辈青年,“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须立志为先,奋斗接之;纵使攀登不到人生之巅,终会观赏沿途绚烂的风景。 【作者在结尾部分充分肯定了立志、奋斗的价值,表达了仁人志士纵使失败也必然拥有高贵的人生这样深刻的认识】 教师点评 这是一道关系型作文试题,该同学能够紧紧围绕“立志”与“成功”的关系立意,阐释了立志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取得成功,立志是条件,还需要努力奋斗。即使努力奋斗了,也有可能因为其他因素而不能取得成功。难能可贵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