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83939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8437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设计说明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和”文化。中国自古崇尚“和谐”,孔子曾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认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如今,在我国,“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万事和为贵”等“和谐”思想观念早已深人人心。 1.阅读相关资料,正确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 2.搜集体现“以和为贵”的事例,寻“和”之用。 3.以“和”为活动宗旨,拓展文化视野,举办班级讨论会。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以“和”为主题,逻辑清晰地阐述自身简介。 学习重难点 历史上《将相和》的故事广为人知,将自然指廉颇,相即是蔺相如,而和,是和好,是和睦,是和平,也是今天我们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文化。“和”文化在今天被赋予怎样的含义?我们又应该怎样传承“和”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和为贵! 回顾复习 学习情境 (一)读懂材料,探“和”之义; 学习任务 (1)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2)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3)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异也。———刘宝楠《论语正义》 1.阅读课本上前三则材料,探讨“和”与“同”的区别。 学习任务———探“和”之义 阅读提示 (1)通读前三则材料,将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参考自己搜集的译文,将不理解句子的意思批注到课本上。 (2)围绕关键词“和”“同” 展开阅读,勾画出材料中阐述“和”与“同”区别的关键句。 (3)将自己勾画出的关键句与组员分享,小组讨论:“和” 与“同”有什么区别? 学习任务 (1)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君子和而不同。所为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样。天下君子千千万万,大家的心都是“和”的,像一个人一样,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至于说“小人同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 学习任务 (2)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因为没有乖戾(乖张,不合情理)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相反,小人因为有阿比(对比)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原来是指不同的处世态度。他还指出君子小人之别在于义利:“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子崇尚道义,处世公正平和,没有乖戾之心;小人惟重私利,极尽阿谀朋比之能事。 学习任务 (3)“和因义起,同因利起。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义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 和的原因由义引起,同时由于共同的利益而生出的和。追求义的人,觉得适宜,各适其宜,尚未在诸多方面(强求一致),所以不同之义也可以和。这样不同之和,而不是执己之见,没有伤及于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