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96137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基础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日期:2025-04-2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3679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全国,教版,化学,九年级,学年
  • cover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基础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将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滴入稀盐酸中,测得滴加过程中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 B.P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有Na+、Cl-、H+ C.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但电导率不为零 D.N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于P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方法 A 氧气 氮气 通过灼热铜粉 B 氧化钙 氢氧化钙 加入适量稀盐酸 C 硫酸锌溶液 硫酸亚铁 加入过量锌粉,过滤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A.A B.B C.C D.D 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该溶质,则一定温度下还能溶解某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观念: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B.科学思维: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C.科学探究与实践: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科学态度与责任: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都要严禁烟火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硬水 C.向生石灰中加入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D.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黄铜表面留有划痕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CO2 HCl气体 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Na2CO3的溶液,再过滤 C 铁粉 AgNO3粉末 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晾干 D NaCl粉末 Na2CO3粉末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再蒸发 A.A B.B C.C D.D 7.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CO2等气体 B.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会下降 C.氯化铵可作氮肥,与碱性草木灰混合施用可提高肥效 D.碳酸钠属于盐,其水溶液呈中性 8.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氮肥都含有氮元素,所以含有氮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氮肥 B.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C.酸中都含有酸根离子,所以含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9.反应MnO2+4HCl(浓)MnCl2+2H2O+C12↑,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在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 A.酸 B.碱 C.盐 D.单质 10.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溶液的pH>7,pH>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B.碳酸盐加盐酸能产生气体,所以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C.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除杂方法 A O2 CO2 NaOH溶液、浓硫酸 洗气、干燥 B K2SO4溶液 CuSO4 KOH溶液 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过滤 C MnO2 KCl 水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uO Cu 稀盐酸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二、填空与简答 12.有一包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