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7课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首都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 课文导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 3.掌握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4.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大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各学校师生、各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有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参加。 历史背景 字词学习 擎(qínɡ) 政府( zhènɡ fǔ) 典礼(diǎn lǐ) 委员(wěi yuán) 汇集(huì jí) 爆发(bào fā) 宣告(xuān ɡào) 瞻仰(zhān yǎnɡ) 肃静(sù jìnɡ) 飘拂 (piāo fú) 选举(xuǎn jǔ) 检阅(jiǎn yuè) 制服(zhì fú) 距离(jù lí) 高潮(ɡāo cháo) 陆续(lù xù) 阅兵式(yuè bīnɡ shì) 排山倒海(pái shān dǎo hǎi) 五颜六色(wǔ yán liù sè) 擎:举。 瞻仰:恭敬地看。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整体感知 1.“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 “开国”就是一个新的国家诞生。 “开国大典”指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而举行的隆重、盛大的典礼。 2.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划分全文的层次。 第一部分(第1-4): 写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会场的布置) 第二部分(第5-10):写典礼开始,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典礼仪式) 第三部分(第11-13):写阅兵式的盛况。(阅兵式) 第四部分(第14-15):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群众游行) 3.说说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 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 举行开国大典的地点: 开国大典的参会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外宾。 首都北京 1949年10月1日 4.课文按什么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本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课文描述了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大典的盛况及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赞颂了人民解放军的威武雄壮,反映了人民无限热爱毛主席和欢庆新中国诞生,当家做了主人的兴奋心情。 主题概括 同学们,开国大典是一场隆重的仪式,它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样一场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典礼到底有哪些令人激动的场景呢?这节课,我们主要对课文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同时对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场景有了一定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就将深入地学习。同学们也可以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学习通过勾画整体和刻画局部来描写场面的方法。 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开国大典现场的气氛。 3.通过开国大典盛况,感受人们的自豪与激情,增强爱国情感。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 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 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 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 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1.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是怎样的? 品读课文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