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09253

第5节 巧妙的电声乐队 教案1 四上信息科技川教版(2019)

日期:2024-06-2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760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19,教版,科技,信息,5节,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巧妙的电声乐队 教学设计 课题 巧妙的电声乐队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巧妙的电声乐队》是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三单元“Scratch编程:奇妙的声音”中的第5课,旨在通过Scratch编程软件中的“自制积木”功能,引导学生优化程序结构,提高编程效率。本课内容基于学生已掌握的Scratch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新年好》曲谱的演奏实例,让学生理解程序优化的重要性,并学会使用“自制积木”来封装重复的代码段,形成可复用的程序模块。这一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编程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Scratch编程中自制积木在优化程序结构、提高代码复用性方面的重要性。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将复杂的程序任务分解为模块化单元进行处理的优越性,形成对信息优化处理的意识。计算思维:学生能够运用抽象思维,将《新年好》曲谱中的主旋律拆分成若干个小节,并转化为Scratch中的自制积木。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并构建积木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实现音乐的流畅播放。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利用Scratch平台,通过自制积木的方式,创造性地实现《新年好》曲谱的演奏,展现个性化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尝试将所学的编程知识应用于其他音乐或艺术作品创作中,培养创新思维和数字化表达能力。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在使用Scratch编程时,尊重知识产权,合理引用和借鉴他人的作品,培养正确的学术道德。强调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应注意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为团队协作和信息共享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 了解程序的优化。 难点 掌握自制积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简单的Scratch编程音乐示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听音乐吗?想不想知道这些音乐是如何通过编程来制作的呢?”简要介绍Scratch编程在音乐制作方面的应用,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Scratch的“自制积木”功能来制作音乐。 观看Scratch编程音乐示例,感受编程音乐的魅力。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对编程音乐的兴趣。 通过音乐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编程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为接下来的新课内容做好铺垫,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自制积木的创建演示如何创建第一个小节的“自制积木”。首先,展示小节的音符和时值,然后在Scratch中通过音符块和等待块来模拟演奏。讲解如何将这些块组合起来,并使用“定义自制积木”功能来封装它们。为自制积木命名,如“section1”。强调在创建自制积木时,需要考虑积木的输入和输出,以及积木的通用性。示范如何在主程序中调用这个“section1”积木,并播放对应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自己尝试创建剩余小节的自制积木。程序优化与完整性指导学生如何将这些小节的自制积木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新年好》主旋律。讨论如何优化程序结构,例如使用循环结构来重复播放相同的乐段,或者创建一个播放完整曲目的自制积木。示范如何在Scratch中添加循环控制块来重复播放某一段旋律,以及如何使用条件语句来切换不同的乐段。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优化方法,并分享他们的作品和想法。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反馈和指导。注意:在整个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控制课堂节奏,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操作和实践。 认真听讲,理解自制积木的概念。观看教师演示,了解自制积木的创建方法。观察曲谱,理解主旋律的结构。跟随教师示范,逐步学习如何将曲谱转换为Scratch指令,并创建自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