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09263

第5节 巧妙的电声乐队 教案4 四上信息科技川教版(2019)

日期:2025-04-1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791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19,教版,科技,信息,5节,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巧妙的电声乐队 教学设计 课题 巧妙的电声乐队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巧妙的电声乐队》一课,作为《奇妙的声音》单元的第5课,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Scratch编程能力和音乐素养。通过“自制积木”这一核心概念的引入,教材旨在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程序优化,将复杂的音乐演奏过程简化为可重用的积木模块。这不仅是对学生编程思维的一次锻炼,也是对其音乐理解和创造力的一次提升。通过制作《新年好》曲谱的积木模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程序优化的重要性,以及自制积木在编程中的巧妙应用。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多个小任务(如将《新年好》曲谱的主旋律拆分为多个小节)是优化信息处理效率的有效途径,理解信息结构化和模块化的重要性。计算思维: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思维,通过Scratch编程平台,将每小节的演奏过程抽象为可重用的自制积木,掌握程序模块化的基本方法。学生能够分析并优化自制积木的设计,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维护性。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在Scratch编程环境中,通过自主设计和制作自制积木,创新性地实现《新年好》曲谱的演奏,培养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学生能够探索Scratch编程的更多可能性,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其他数字化创作项目中。信息社会责任:学生能够在使用Scratch编程平台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传播违法或不良信息。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数字化创作中的社会责任,通过创作和传播健康、积极的作品,为社会做出贡献。 重点 了解程序的优化。 难点 掌握自制积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小段用Scratch制作的电子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段音乐是怎么用Scratch制作出来的吗?如果我们要演奏一首完整的歌曲,比如《新年好》,你们觉得应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思考编程中代码重复的问题,并提出优化代码的概念。 聆听音乐,并思考音乐的来源。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编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入优化代码的概念,为讲解自制积木做铺垫。 讲授新课 环节一:讲解自制积木的制作解释自制积木的概念:教师解释自制积木(也称为自定义积木或函数)的概念,说明它允许我们封装一系列代码块,并赋予它一个名称,以便在程序的其他部分重复调用。演示制作过程:教师逐步演示如何制作一个自制积木。以《新年好》的第一小节为例,将演奏该小节的代码块封装起来,并命名为“小节1”。选择要封装的代码块。点击“更多积木”类别中的“制作积木”选项。为新积木命名,如“小节1”,并设置合适的参数(如果有的话)。点击“确定”,完成自制积木的制作。强调优化原则:在制作自制积木时,教师应强调代码的可读性、可重用性和模块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方式优化程序结构。环节二:实践操作与指导分组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将《新年好》的剩余小节制作成自制积木。巡回指导: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了自制积木的制作方法。示范完整乐曲:在学生完成所有小节的自制积木后,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这些积木来完整地演奏《新年好》这首曲子,展示优化后的程序结构。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尝试使用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来创作其他的音乐片段或整首乐曲,并尝试使用自制积木来优化他们的程序。 观察教师的演示,理解自制积木的概念和用法。思考自制积木在编程中的潜在应用。观察并理解曲谱与Scratch指令之间的转换关系。跟随教师的指导,完成剩余小节的代码编写。尝试创建自己的自制积木。将自制积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