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五章 财政体制 本章要点 财政体制的内容 财政体制的类型 财政分权 政府间职责分工 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 转移支付 分税制改革 第一节 财政体制的内容和类型 知识框架 一、财政体制的概念 二、财政体制的内容 三、财政体制的类型 一、财政体制的概念 财政体制,也称“政府间财政关系”,是指为了处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规定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职责以及相应财权财力的基本制度。 具体地说,它是国家在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二、财政体制的内容 财政体制取决于国家结构形式及政府职能的划分。 近现代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单一制与复合制两种,复合制又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除联邦制外,国家政权总是分成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两大组成部分 在财政这一总体之内,还必须将各项财政收支具体分解到各级政府手中,分解到政府的各个部门手中,并以法律或制度形式确立起财政体制,相应规定各级政府的财权财力,不仅是各级政府履行其应有职责的财力保证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多奉行财政联邦制,各级政府的财政相对独立,只对同级立法机构负责。单一制国家也可以实行财政联邦制。 财政体制内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①各级政府间财政职责的分工。②政府间收支权限的划分。③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三、财政体制的类型 财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地方财政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财政主体,因而按照财政体制赋予地方财政的独立自主程度 财政体制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统收统支体制、财政包干体制、分税制分级财政体制。 1.统收统支体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地方主要收入上缴中央,地方支出由中央拨付”的体制,是典型的统收统支体制。 典型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①全国各地的主要财政收入统一上缴中央金库,没有中央拨付命令不得动用; ②地方的一切开支均需经过中央的核准,统一按月拨付; ③财政管理权限集中于中央,包括税收制度、人员编制、工资和供给标准、预决算和审计、会计制度,统一由中央制定、编制和执行; ④留给地方少许财力,用以解决农村、文教卫生事业和城镇市政建设以及其他临时性的需要。 2.财政包干体制 这一体制类型大体存在于1958年、1971—1973年、1980—1993年等年份中,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包干体制类型在实质上也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类型,但此时地方财政的独立自主地位有了较大的增强。 这种体制类型的典型特征主要有: ①将整个财政收入划分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分成收入,将整个财政支出划分为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按照经济管理体制规定的隶属关系,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支范围。 ②按照收支划分的范围,以包干体制确定的前一年的预算执行数为基础,确定地方财政的包干基数,并相应确定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之间的上缴或者补助数额,“一定五年不变”。 ③在此基础上,地方财政“以收定支”,多收多支,少收少支,自求平衡。 ④地方预算自行编制,但仍要纳入全国的统一预算之中。 ⑤中央对民族自治区给予特殊的照顾。 3.分税制分级财政体制 分税制分级财政体制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财政体制类型。 这一体制类型在中央(联邦)财政依靠法律等手段而具有根本性的领导和控制能力的基础上,赋予了地方财政相对独立的地位, 分税制分级财政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①按照税种划分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即有的税种为中央税种,有的税种为地方税种。还有的税种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 ②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支出。全国性的支出归中央财政,区域性的支出归地方财政 ③各级财政的主要收入以自有财源解决,主要是通过本级财政的税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