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惠城区第一次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以磨制石器与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命名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也是中国第一个被科学认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下属于仰韶文化的遗址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半坡遗址 C. 二里头遗址 D. 陶寺遗址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以磨制石器与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和所学知识可知,距今6000多年前,黄河中游地区流行一种具有特色的陶器。人们制作陶坯的时候,在泥坯表面用矿物颜料绘出图案,经过烧制,陶器表面就留下了彩色的纹饰,这种带有彩色纹饰的陶器的被称为“彩陶”,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B项正确;北京人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还不会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特征不符,排除A项;二里头遗址属于夏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址,这里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与以磨制石器与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不符,排除C项;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乡,是一处重要的龙山时代末期遗址。陶寺遗址的发现表明陶寺文化时期早期国家已经出现,礼制初步形成,与题干以磨制石器与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命名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也是中国第一个被科学认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 据甲骨文记载,商代用盂、豆、皿、盘等存放食物,用刀、俎等加工生食物,烹饪时用鼎、鬲等,进食用箸、勺等,盛放液体饮料的饮器有角、尊、觚、爵、觥、壶等。材料反映了商代( ) A. 日常食物种类丰富 B. 注重饮食礼仪 C. 青铜冶铸工艺高超 D. 社会等级明显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据甲骨文记载,商代用盂、豆、皿、盘等存放食物,用刀、俎等加工生食物,烹饪时用鼎、鬲等,进食用箸、勺等,盛放液体饮料的饮器有角、尊、觚、爵、觥、壶等。材料反映了商代存放食物、加工生食物、烹饪时、进食用盛放饮料的饮器各有不同,反映的是商朝时期青铜冶铸工艺高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商代存放食物、加工生食物、烹饪时、进食用盛放饮料的饮器各有不同,而不是“日常食物种类丰富”,排除A项;材料主要描述了器皿和工具的使用,而不是礼仪方面,排除B项;材料主要描述了器皿和工具的使用,而没有提及社会等级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3. 如下图。中国古代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区有多处,因得益于都江堰的修建而获得这一殊荣的是该图中的( ) A. 吴 B. 邺 C. 咸阳 D. 益州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以及题干文字“都江堰、‘天府之国’”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