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36973

3.3大气热力环流 说课稿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534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大气,热力,环流,课稿
  • cover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3节 《大气热力环流》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大气热力环流》。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地位、作用和特点: 《大气热力环流》是新课标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的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的第三节内容。本章节是在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并且为之后的气压带、风带、三圈环流奠定了基础。另外,本节课的内容单独作为一节内容来编排,而且在内容上更加详细,逻辑关系更加清晰,更加侧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更加符合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也使老师更好教,学生更愿意学,更容易学懂,并且会将所学内容运用在生活中。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学生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本节课的学习还需要学生了解关于气压的基本知识,所以在正式讲解本节课内容之前要有知识的补充,补充回顾初中学过的大气压强的概念,以及影响气压的因素。减少或者解决学生在理解本节课内容时的困惑。 三、说教学目标 1、运用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动态和系统的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形成综合思维。(综合思维) 2、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内的热力环流状况,感悟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3、能够运用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热力环流相关的地理现象,具备运用模拟实验等方式探究热力环流的意识和能力。(人地协调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应用。 从教材内容结构上看,大气热力环流原理是大气运动规律的基础,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性的大气环流,都可以用热力环流原理来解释。热力环流原理同其他地理原理一样,是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发生过程,增强对生活中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作用。 2、教学难点: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热力环流的形成涉及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学科,是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而本节课的内容概念性较强,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在知识的构建上缺乏理论支撑点,比如大气压的概念、空气垂直运动对同一水平面气压造成的影响,所以在学习热力环流的过程中存在“留白”现象,难以深刻理解。其次,热力环流中涉及到气温、气压等地理要素的变化呈现多时空交互耦合。第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景缺少地理意义的思考。比如“点蜡烛,切洋葱”、“海陆风的昼夜变化”、“海南白天多雨,夜间晴朗”等现象。最后,需要借助模拟实验、地理视频等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的发生。因此,本届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五、说教学方法 1、实验演示法。由于本节内容与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联系紧密,但是同学们却很难和地理知识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一节课的开始部分我用一个实验视频进行演示,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从而会更有效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综合思维) 2、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学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3、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相互交流学习,得出结论。(人地协调观) 同过学习本节内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