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自己》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增强自大心。 2. 学会自我探索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自我认知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增进自我成长。 二、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增强自大心。 2. 掌握自我探索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增进师生互动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教学PPT,包括自我探索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等。 2.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辅助教学。 3. 准备好评估工具,如心理测评量表等,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4. 设计好教室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一些有趣的心理学小故事或者案例引入主题,让学生感受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是非常重要的。 (二)新授内容 1. 认识自己的方法 (1)通过个人介绍自己的方式来了解自己,比如通过自我描述、反思、总结等方式。 (2)借助他人评判来认识自己,这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应用科学工具和量表来评估自己的性格、价值观、能力等方面。 2. 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可以通过个人案例、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 3. 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 通过自我反思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并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因素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 4. 互动环节 (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2)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劣势?如何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并为之尽力? (三)教室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并强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四)作业安置 让学生回家后继续思考自己的优劣势、价值观和目标,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也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或网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认识的相关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自我,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2. 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干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干系。 3. 培养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 2.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干系。 3. 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积极面对挑战。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教学PPT,包含相关图片和案例。 2. 准备一些教学视频和音频素材,用于教室互动。 3. 准备一些评估工具,用于课后评估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发现自己》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树立自大心。 2. 帮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取长补短,不息完善自我。 3.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发现自己的重要性,那么你们都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独立个体的人,你们都发现了自己的哪些优点呢?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二、发现自己的优点 1. 小组内交流 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优点,在小组内交流,每人只展示一部分,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参与其中,听到同砚的优点时用笔记录下来。 2. 全班交流展示 学生汇报自己发现同砚优点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评判,给出适当的赞扬和建议。教师要必定学生的发现,及时给予鼓励。 三、认识自己的缺点 1.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缺点是什么?在哪些方面?鼓励学生大胆承认自己的不足的地方。 2.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做出总结并板书: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四、如何克服缺点 1. 教师引导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