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44205

13.1《自然选择的证明》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326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3.1,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题 《自然选择的证明》 学科 语文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二 教材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作者及《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 2. 理解文章基本观点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体会严密的论证逻辑。 3. 梳理作者概括的生物界的变异和遗传现象,理解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方向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基本观点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体会严密的论证逻辑。 教学难点:理作者概括的生物界的变异和遗传现象,理解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方向的作用。 核心素养 1. 科学素养 《自然选择的证明》作为一篇科学文章,主要介绍了自然选择和进化论的基本原理。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兴趣,理解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科学素养还包括对科学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以及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批判性思维 文章通过阐述自然选择的证据和过程,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生物进化的原理。学生需要学会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质疑和评估,不盲目接受既有的理论,而是要根据事实和证据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 3. 语言理解与表达 阅读《自然选择的证明》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子。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来阐述自己对自然选择的理解,这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4. 信息收集与处理 在学习《自然选择的证明》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相关的科学资料和信息,以支持或反驳文章中的观点。这需要学生具备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包括如何从各种来源获取有效的信息,如何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以及如何将这些信息用于支持自己的观点。 5. 跨学科整合 虽然《自然选择的证明》主要是一篇生物学文章,但它也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对自然选择的全面理解。这种跨学科整合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理论阐述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阐述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这包括自然选择的概念、历史背景、重要性和在生物学中的地位等。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如物种的适应性进化、遗传变异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实质。 二、案例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选择,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这些案例可以是生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如达尔文的雀鸟喙部形态进化实验,也可以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实例,如抗药性细菌的进化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然选择在实际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互动讨论 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自然选择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的主题可以包括自然选择的机制、影响因素、局限性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对自然选择的理解。 四、自主学习与拓展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文章或网站资源,供学生课后阅读和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拓展任务,如让学生自行搜集和分析自然选择的案例,或进行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等。通过自主学习和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自然选择的理解,并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教师可以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选择的原理和过程。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