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45191

苏教版四下7.4《三角形按角分类》(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26917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四下,三角形按角分类,课件,教案,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会根据图形特征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进行分类。 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增强空间观念和量感。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会根据角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能根据边的相等关系,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能说出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 能说出图形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梯形。 (三)学生认知情况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角的认识和分类、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单元目标拟定 1.认识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能正确地画出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2.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认识等腰梯形。 3.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基本特征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地测量或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边上的高。 (二)教学难点:学生在探索过程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能正确地画出并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在探索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从具体编排来说, 合理安排知识的呈现顺序,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让学生联系现实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探索并发现图形的特征。观察、测量、实验等实践性活动是学生探索和发现图形特征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操作、比较、分析等具体的活动中,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相关多边形的特征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7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图形与几何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认识三角形 1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1 三角形的内角和 1 三角形的分类 1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1 认识平行四边形 1 认识梯形 1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三角形的认识 目标:认识三角形的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