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45533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4-05-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107750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江苏省,考试,答案,版无,PDF,试题
  • cover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5月份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经》之战争诗有着独特的美学特质和文化内涵。 虽然《小雅·采薇》倾诉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但诗人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痛苦 的根源在于狁的入侵,并积极地投身到反侵扰的战争中去。在个体的幸福与国家的安危 出现冲突时,周人则毫不犹豫地舍弃小家而为大家。 《秦风·无衣》则是一首充满慷慨之气的军歌,全诗洋溢着似火激情,这是干云斗志 的爱国情感。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战士们毫无怨言,慷慨从军。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御 侮,体现了战士们轻死忘生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 诚然,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建功立业思想是战争诗的主旋律,呈现出高亢壮烈的崇 高之美,但并不是说这是《诗经》战争诗唯一的音符。在许多诗篇中,慷慨激昂之情与思 乡怀归之念相交织,在保家卫国的主旋律中回响着淡淡的忧伤。所谓“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的相思怀念,形成了战争诗阴柔之美的美学特征。 当然,这种感伤与哀怨并不是《诗经》战争诗的主旋律,也非战争诗的基调。它如同 小插曲,使战争诗获得了更饱满的情绪和更强大的张力,非但摊抑战争诗的崇高之美与英 雄之气,反而相得益彰,使得战争诗更富人文精神,更显蜥娜多姿。 《诗经》中的战争诗所反映的战争事件不少,如淮夷之战、猴狁之战的大的战争,其 中也有不少小的战争。但是《诗经》战争诗不似其他民族描写战争的诗篇,把描写惨烈战 斗场面作为重点,而是轻描淡写战场惨景。往往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通过对兵马旗帜 的描写来宣扬君威国力,以高涨的士气来写军队的斗志,以将帅乘坐的高大战车来写军队 的威风,以武器装备的精良来写轻易取胜的自信…故此,《诗经》反映战争的作品中只 有紧张的气氛,而不见血腥的战场;只有凯旋的欢乐,而不见死亡的流血:这便使诗歌获 得了净化之美的美学风格。 《诗经》中的战争诗是在周代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形成的。崇尚德义是治国之本,躬行 此道则不劳征伐而万民归服,天下自然臻于至治。武力应以德义为基础,否则,不修德崇 义,而滥用武力,是为黩武,为圣人所不取。以“王道”“盛德”来服人而非以力服人, 若颈固不化,则可继之以武,是谓伐无道,不谓黩武。崇尚仁义是周民族对战争本质的把 握和对战争的态度,诗人以维护国家的安全为最高原则,以安土重迁的民族品格来审视战 争,把战争视为对安定生活的破坏。因此,诗人站在人本主义的立场上,有意识地将本来 残酷的战争加以净化。《说文》:“仁,柔也,从二人。”其本义即“爱人”,表现在军 事上就是褒扬“有征而无战”的仁义之师。赵沛霖先生在《诗经研究反思》中认为,《诗 经》之战争诗“都以我国所特有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为灵魂,所体现的都是高德尚义的 政治理想和胜残去杀的军事思想”。此言一语中的,堪为精确。 读《诗经》之战争诗,带给读者的是美的享受、德的启示、仁的润泽。 (摘编自纳秀艳《〈诗经>战争诗的美学特质》)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