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3814

江西省新八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58627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江西省,新八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 cover
东乡一中 都昌一中 丰城中学 赣州中学 江西省 新八校 景德镇二中 上饶中学 上栗中学 新建二中 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总分:150分 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 史。其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人们长期对天文、 气 象、 物候等进行观察、探索并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古代先民所独创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 至迟 到西周时期,人们即已测定了冬至、 夏至、 春分、秋分这最初的四个节气。 此后,随着人们测 量技术的日益提高及对自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强,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 到秦汉时期更是臻于完善而形成今天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系统。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 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 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 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 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人类依据自然节律与农作物生长规律而开展的经济 生产活动,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在于把握农时,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孟子·梁 惠王上》 )。而把握农时,也就是让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具体如耕地、播种、灌溉、施肥、 收获等,在遵循自然节律的基础上,依次按相应的时间点展开。二十四节气, 据太阳周年回归 运动而来,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多寡等情况,故古代先民就以其作为把握 不同农事时间点的基本依据,正所谓“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 其次,二十四节气亦是传统时代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之所以如此, 是由传 统时代“以农为本”的时间生活特点所决定的。一年之中,受自然节律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 从种植到收获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特征,即农事节律。与此相适应, 乡村社会生活也会表 现出一定的节奏性,从年初到年末,各种活动各有其时。农业生产活动有涨有落,于是乡村社 会生活诸活动也必然会随之起起落落,一年四季各有其时,各种活动也就会巧妙配合而又有序 地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而作为农事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 二十四节气也由此成为民众年度 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时间指针。 再次,对古代先民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制度,而且是有着更为丰富多彩的生 活内涵,是他们多彩生活的重要体现与组成部分。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农事周期就是庆典周 期,节气也就是节日。虽然此后由于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逐步完善与推广,节气与节日发生了 分离,但许多节气仍旧被作为节日保留了下来。比如“四立”,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与立 冬,历史上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气之时,帝王都会率文武群臣分别到都城的东、 南、西、北门郊外举行隆重的迎春、迎夏、迎秋、迎冬典礼,再比如冬至、夏至、清明,到今 天仍旧是重要的传统节日, 尤其是清明, 更是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 除作为节日的节气外,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说,几乎每个节气也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节气习 俗活动。这些活动,可大体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奉祀神灵,以应天时;崇宗敬祖,维护亲情; 除凶祛恶,以求平安;休闲娱乐,放松心情。此外,几乎每个节气也都有自己特殊的饮食习俗, 比较著名的如冬至饺子夏至面、立春咬春与尝春等。遵循传统“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理念, 2024届新八校第二次联考高三语文 第1页 共 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