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5534

7《短歌行》《归园田居》联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127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短歌行,归园田居,联读,教案,统编,高中
  • cover
教学设计 寻找生命的诗意 ———《短歌行》《归园田居》联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炼字、分析手法等形式鉴赏诗词,感受志士之慨与隐士之情。 2.在诵读中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理解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语言的独特表达。 3.体会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理解曹操与陶渊明诗歌中蕴含的生命的诗意,尝试写文学短评。 教学重点 1.理解感受两位诗人身上的应对困难的顽强、面对理想的坚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尝试写作文学评论,通过写作展示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充分理解单元主题“生命的诗意”在诗歌中的表现。 2.根据文学短评要求尝试写作文学短评,通过文学短评来展示“生命的诗意”。 教学方法及工具 1.问答法、合作法、讲授法、诵读法 2.学案、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任务、创设情境 1.我班计划展开“寻找生命的诗意”优秀文学作品分享交流会,你和组内的同学计划推荐《短歌行》《归园田居》两首诗,请你为这两首诗或其中的一首来撰写文学短评,展示其中蕴含的生命的诗意。 推荐这两首诗,需要我们先了解这两首诗,感受到这两首诗中生命的诗意。 2.问:进入2024,我们也迈入了16岁的门槛,你对16岁有什么期待呢?你觉得16岁可以做什么呢? 预设答案:十六岁的青春是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期望能够通过学习丰富自我将来大有作为。(结合第一单元中的内容) 3.问:我们对16岁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但如果是60岁呢?你觉得60岁的生活还会像16岁一样充满充满对未来的期待与想象吗? 二、活动一:围城———直面生命的困境 1.六十岁的人生或许有太多的顾虑,太多的负担。孔子说,四十不惑,但人生真正能够做到不惑的又有多少呢?不要说四十不惑,即使是六十不惑也很难实现,很多人的不惑也并非是实现了精神自洽而是得过且过。可追寻生命的诗意能够建立在脱离现实的乌托邦上吗?寻找生命的诗意,首先需要直面生命的困境。 2.请你放出声音大声读两首诗,找出曹操与陶渊明的生命困境,并找出对应的诗句。 ①曹操:生命短暂,求贤不得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贤才不得,功业未就,一统天下的宏远未能实现。 问:曹操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无数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他为什么还说自己的生命好像朝露呢? 预设答案:因为他的理想还没有实现,年龄已大,所以内心非常痛苦。 理想越是宏大,追求越是迫切,来自时间的压迫感就越强。 如今的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五十三岁理想还未实现,人生又剩下多少岁月?坚持还是否有意义?这是何等的残酷。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板书:朝露) ②陶渊明:官场黑暗,穷困潦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问:为什么叫做误?是不小心吗?那是什么意思? 预设答案:错误的 问:一个人否定自己行为叫做———自我批判,可是如果否定掉自己前三十年呢?这意味着什么? 预设答案:这是对自己从小建功立业理想的否定,也是对浪费的青春岁月的悲痛。这是对官场与现实的厌恶,对前半生人生理想青春岁月的否定。谁不曾壮志凌云?谁又不曾豪情万丈?五十三岁,黄粱一梦,何其悲凉。同学们,让我们包含情感,把三十年的“误”读出来。 (板书:误) 三、活动二:殊———突破生命的困局 人生的路只能自己走,人生的结只能自己解。同学们,我们是做一辈子困在牢笼里的囚徒,还是要冲出去?对,我们要冲出去,我们不能就这样得过且过自暴自弃,陶渊明和曹操也是如此,但破局之道各有不同。 请你结合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再次大声朗读,寻找二人的破局之道,完成表格的填写。 ①曹操:广求贤才,志在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