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6785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8615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云南省,4月,解析,原卷版,试题,生物
    禄劝一中2023-2024 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题,60分) 1. 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猫的短尾与鼠的长尾 B.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C. 牛的有角与羊的无角 D. 人的单眼皮和长睫毛 【答案】B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猫的短尾与鼠的长尾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豌豆的高茎与矮茎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牛和羊不是同种生物,牛的有角与羊的无角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人的单眼皮和长睫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关于孟德尔对“遗传因子”的设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只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C. 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隐性性状 D.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 BD、孟德尔提出,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只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D正确; C、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可能是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C错误; 故选C。 3. 紫色牵牛花和白色牵牛花杂交,F1都是紫色牵牛花,F1自交后得到F2中白色牵牛花有600朵,请问理论上F2中紫色牵牛花应有(  ) A. 600 B. 1800 C. 200 D. 1200 【答案】B 【解析】 【分析】紫色牵牛花和白色牵牛花杂交,F1都是紫色牵牛花,说明紫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性状。 【详解】F1只有一种表现型,说明紫色是显性,设F1基因型为Aa,自交后AA:Aa:aa=1:2:1,白色占1/4,紫色占3/4,故F2中白色牵牛花有600朵,紫色有1800朵。 故选B。 4.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B. 产生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型的基因彼此分离 C. 子代表型的数量比为3∶1 D. 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现象而不是实质,A错误; B、产生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型的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B正确; C、子二代表型的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 D、在产生配子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进行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B。 5. 杂合紫花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A. 表现型 B. 基因型 C. 性状分离 D. 显性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代同时呈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让杂合紫花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紫花和白花两种豌豆”,后代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 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 两杂合子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