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7185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专用)热点10 古代诗歌诗评互证式题突破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6次 大小:1550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考,2024届,诗评,学案,突破,式题
    热点10:古诗文阅读之诗评互证题突破(解析版)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2023 新高考Ⅰ卷 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新高考Ⅱ卷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把握诗歌艺术手法(借景抒情)的能力。 全国甲卷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把握诗歌艺术手法(借景抒情)的能力。 2021 新高考Ⅰ卷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命题特点 1.诗评互证题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分值6分。 2.涵盖面较广,考查内容涉及思想内容,诗歌主题,艺术手法以及语言等内容。 3.解答此题需要对原诗深刻理解,并进行个性化解读。 设问形式: 1.有人认为这首诗“X X X”,你怎么看? 2.XX评论说“XXX”,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解答方法: 这类题考查的是观点与材料的对应,需要细致、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情感倾向才能得分,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1.解释题干中的看法和观点,化繁为简,化深奥为通俗。 2.理清要素,找到题干中看法或观点的核心要素,同时注意核心要素可能不止一个,如内容、表达技巧、语言等。 3.翻译原诗,根据题干的主要核心要素及其指向的方向,对应诗歌原文分析。 4.整理上面的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分值分点作答。 (2023·新高考全国II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热点突破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作答步骤 读题,解释题干中的看法和观点,化繁为简。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的话意思是用自己的眼光、情感来看事物,所以万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 2.理清要素,找到题干中看法或观点的核心要素,同时注意核心要素可能不止一个,如内容、表达技巧、语言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用自己的眼光、情感来看事物,所以万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是“有我之境”,也就是景物有诗人的主观色彩,即诗人眼中景,其实就是借景抒情。 3.翻译原诗,根据题干的主要核心要素及其指向的方向,对应诗歌原文分析。 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写诗人头枕船舷,归意极浓。“卧枕”二字写出诗人姿态的随意,表露内心的愉悦闲适。正因为这样的心境,使诗人眼中所见都带有了主观色彩。 首先是“望中浑恐是蓬瀛”,诗人举目四望,周围碧波荡漾、云雾茫茫,小船好像正在蓬瀛仙界里穿行。这山这湖诗人并非首次见到,但因为要回到家中,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 接着写“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时值秋天、色彩斑斓,小桥流水、山寺云峰,都在夕阳晚照之中显得非常宁静,它们似乎都不想打搅诗人的思绪,也好像正享受着璀璨晚霞的沐浴。“桥横、寺倚”,表现出景物悠然的状态,也委婉地抒写出作者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很喜欢这种幽静和安闲的行程。其实自然景物并不带有感彩,正因诗人自己内心的宁静闲适投注其上,在诗人眼里景物才呈现出悠然、宁静的状态。 最后是“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刚下过一阵小雨,鸟儿的翅膀湿漉漉的,正安静地栖息在水草边。客舟的船桨惊动了它,鸟儿赶紧振翅飞走。湖面上微风轻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