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7198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专用)热点18 语境差异中的一词多义(语言文字运用)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1次 大小:1602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考,2024届,中的,学案,运用,语言文字
    热点18:语境差异中的一词多义类题型突破(解析版)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提问方式 考查角度 2022 新高考I卷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凭借语感和已有知识,结合具体语境辨别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的能力。 2023 新高考II卷 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全国乙卷 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024.1 九省联考 下列句子中的“给”与文中加点的“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命题特点 本题属于“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点,考查考生凭借语感和已有知识,结合具体语境辨别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的能力。 2.本题在2022年新课标I卷,2023年新课标II卷和全国乙卷中出现,充分体现了“命题情境化”这一特点,考查更加灵活。 3.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3分,难度适中。 1.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考查的要求和方向。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以及考查的方向。 2. 调动语感和已掌握的知识,明确该词的含义和用法;仔细审题,明确题干中的词语的含义。 3. 阅读选项,分析四组句子中该词语再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4. 根据题目要求,选出合适的选项。 注意:必备知识是基础,题干解读是依据,冷静分析是能力,灵活判断是目的。 (2023新课标I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 ①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 ② ?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 ③ ,还可能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热点突破 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作答步骤 第一步,先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以及考查的方向。 本题要求辨析的是“谁”的意义和用法,并且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主要考查考生凭借语感和已有知识,结合具体语境辨别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的能力。 第二步,明确该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题干中的词语的含义。 本题中“谁”是疑问代词,它的用法分为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基本用法表示疑问,特殊用法有非疑问用法,非疑问用法有任指、虚指和定指。 题干中出现“谁”的句子是“耳机一戴,谁也不爱”,“谁”表示任指,是“任何人”的意思。 第三步,阅读选项,分析四组句子中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A项中的“谁”表示疑问,问哪一个人; B项中的“谁”表示任何人,和材料中的“谁”相同,是答案; C项中的“谁知道”可以看成一个整体,表示没想到; D项中的“谁”是虚指,表示不需要说出姓名的人。 第四步,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合适的选项。 据以上分析看出B项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B。 作答总结: 第一步,先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